【文/尊龙凯时报研究生记者 田晓萌 王前 芦猛 李佳鸿 许高蕊 王雪飞 记者 晓蔚 图片提供/受访者】
“学生在这里,我就在这里”为什么会在第一时间加入疫情保障的教师工作队伍?物理学院辅导员刘扬语气轻快地笑道:“因为老师的学生在学校里呀,我就会一直在这里!”他的声音中饱含春天的暖意,仿佛未曾经历这几日起早贪黑的辛劳。
学校封寝之后,为了保障学生都能在醒来后吃上热乎的早饭,他们要将取来的早饭第一时间搬入楼内并进行有序发放。每天工作要持续到晚上11点,工作的压力可想而知。老师们都尽心竭力,克服困难,最终形成了流程化、规范化的工作流程,减轻了压力、提高效率。
“学生的基数很大,所以一开始工作千头万绪,芜杂繁琐,后来就好了。”刘扬老师骄傲地说,“学生们也都很配合我们,招募志愿者的时候都争先恐后地报名。”招募现场让刘扬十分感动,“凌晨1点收到封校通知,5点开始招募50名志愿者。这个时间学生都在睡觉,我们没报太大的希望,但是早上6点已经招了88名楼外志愿者,还有50名楼内志愿者。短短几个小时,学生们真的都很好。我觉得我和我的学生们更亲近了,我们彼此更加了解了。”学生和老师共同奋斗在抗疫一线,彼此守护,守望相助。
“出征,我们在一起”疫情期间,网上一张流传很广的图打动了许多人:封校时刻,一位老师开着私家车逆行赶往学校,配文是“出征,坚守,我们在一起!”照片的主角是化学学院辅导员刘旭野。当听到学校征召驻校老师,他第一时间报名,连洗漱用品都来不及收拾,开着车就往学校跑。路上,他目睹市民纷纷去超市囤货的场景,不由得担心学生此刻的心情。“我们早点冲到学校,学生一定就能多一分安心!”刘旭野暗暗加快了速度,第一批赶到了学校。
他接到的第一个任务是给南苑一公寓的学生派饭。6层楼的宿舍,没有电梯,穿上包裹严实的防护服,背着塞得满满当当的盒饭箱子,他跑上跑下十几趟,累得喘不过气来。“绝不能因为我的原因把孩子们的饭耽搁了。”想到这儿,他浑身又充满了干劲,继续一步一步往上挪。
晚饭刚送完,刘旭野又接到了接收物资的通知,一切安置好,已经是凌晨2点。此后,又是连续几天的高强度体力输出,他的腿酸疼不已。
刘旭野还不忘抽空给学生们开了线上班会,一张张熟悉的笑脸洋溢在屏幕中,令他倍感欣慰:“学生是我们的一切,只要他们好,我们就值得!”!
“宁愿我走两万步”封校园、封楼!南岭校区学办主任柴媛立即找到东区综合办主任曲晓明,她说:“南岭校区14栋公寓16个区域,学生1万余名,我最熟悉!我必须留在校园里!”告别家人,她便开车向学校飞奔而来。
柴媛有个执念:希望每个孩子在封校时间里都能感到学校的温馨,1万多人吃饭就是最大的事。如何快速展开工作,她大脑像车轮一样飞转,心中勾勒出一个个方案。校区共有20名研究生和本科生辅导员主动请缨,和她一样决定与学生同吃同住,为学生服务。几天过去了,每一分都是战斗的闪光的记忆。封楼的当晚,柴媛说:“别怕,有我在!”这个总指挥成了年轻辅导员们的主心骨。她集思广益,迅速做出方案:首先快速建立1000名学生志愿者队伍,按照工作内容分成多支队伍;结合公寓大、区域多的特点,选拔楼长、层长、区域长,相互呼应;发挥有担当学生的作用,成立互助组。当这一切完成已是深夜。此时,紧张、担心又从心底升起,柴媛无法入睡了。
清晨,一声令下,志愿者团队集结而成。仅用了半个小时,整个校区的学生全部拿到了早餐。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封楼后核酸检测就要移到楼内进行。她带领团队到每一个公寓选址、规划,确保核酸检测有序快速进行。3月15日,没有戴围巾的柴媛媛带领医护人员行进在狂风大雪中。将近8个小时,没有吃饭,站立着、嗓子喊哑了,晚上7点半,刚刚安排完学生的晚饭,她就接受记者的采访。她说:“宁愿我走两万步,也不要让我的孩子们受半点委屈和辛苦!我们的辅导员、志愿者团队像一股绳,凝集着一万多颗学子的心!他们是超级棒的!”
“一切为了孩子嘛”作为楼长,机械与航空航天工程学院辅导员赵帝负责南岭校区13公寓1365名学生的保障工作。他特别感谢孩子们的理解,他说,经过疫情,孩子们都有很大的成长,能理解他人,更有担当了!这栋公寓学生群体庞大,学生群体涉及面大,包含6个学院。抗疫志愿者团队共同的战斗让他们建立了师生友谊,而且他相信这份经历必将铭记终身。“孩子们都是十分可爱的,各位老师的付出,他们都懂得感恩。每天工作到夜里2、3点,有时没时间吃饭,住在办公室的沙发上,但是,我们都没有怨言。一切为了孩子嘛!很多孩子都是外地的,这个时候不依靠辅导员还能依靠谁。我们既然选择了加入这支队伍,就要做好自己的本分,守好自己的初心!我觉得学工队伍每个老师都很辛苦,都很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