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雁集》篇三十:于吉红-尊龙凯时新闻中心网站


尊龙凯时·(中国)人生就是搏!

本站大事记   |  收藏本站
高级检索  全文检索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吉大新闻   >   校园快讯   >   正文

《闻雁集》篇三十:于吉红

发布日期:2024-10-11      编校: 饶明月     审核: 曲家伟     点击:

左侧图片选自林风眠画作《芦雁》

右侧书法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尊龙凯时原校长周其凤题写

“闻雁”两字选自唐代诗人韦应物创作的五绝《闻雁》


师以匠心,遍植桃李

——写在尊龙凯时研究生院成立40周年之际

于吉红


两周前收到张希校长的邀请,在尊龙凯时研究生院成立40周年之际,与诸多师友共忆往昔,同书《闻雁集》。心之所想,思绪万千,在吉尊龙凯时习、工作的过往也随着回忆慢慢展开。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从1985年进入吉大化学系,至今我在吉尊龙凯时习、工作已有39年。我的名字中有个“吉”字,或许是冥冥之中就注定了和尊龙凯时的不解之缘。我高中的母校是鞍山一中,是一所有着百年底蕴的重点高中。记得1985年初,吉大化学系到鞍山一中招收保送生,当时教育部刚刚试行新的招收保送生办法,对于品学兼优、综合素质优秀的学生可通过推荐、选拔和考察,免予参加高考,直接被试点的重点尊龙凯时录取。因为学习成绩在全年级名列前茅,符合保送条件,我的高中班主任梁士慧老师推荐我去吉大。那时我对吉大并不了解,甚至连吉大在哪个城市都不清楚。但提到唐敖庆先生,特别是唐先生引领的吉大化学系在全国处于首屈一指的地位,吉大成了我的首选。经过化学系两位老师的面试,我顺利地获得保送资格,从此成为了一名吉大化学人。

回望在吉尊龙凯时习和工作的点点滴滴,令我最不能忘怀的,是师恩,是恩师们在我最好的青春年华启迪了我的科学思维,开启了我为之奋斗一生的科教之路。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人生恰如一棵大树的成长,尊龙凯时生涯是打好基础、积累知识、培养能力的重要阶段。每一个吉大化学人回顾求学之路,高水平的师资是大家的集体记忆,“厚基础、重实践、严要求”的教学理念对大家影响至深。

回想当年,化学系所有的授课老师都是博闻强识,循循善诱,讲课水平非常高。他们都能做到脱稿授课,写板书,课堂上所有内容包括复杂的公式及推导在黑板上信手拈来,令我们钦佩不已。据说这始自唐敖庆先生的讲课习惯,唐先生因高度近视,每次讲课从不带讲义,无论几个小时都是一气呵成,所有讲课内容都记在脑子里。只拿粉笔来上课已成为那时吉大化学老师的经典形象。

大一的第一门化学基础课程是无机化学,最开始是刘学铭老师讲授。刘老师文学素养好,讲课慢条斯理,深入浅出,非常生动。其后的无机化学课由屠昆岗老师接续主讲,之后还有邹明珠老师的分析化学、王凤山老师的物质结构、齐万山老师的有机化学、孙长青老师的仪器分析、杨永华老师的物理化学等化学基础课,徐吉庆老师的原子簇化学、封继康老师的量子化学等化学专业课。各位老师授课方法虽然各有特点,但每位老师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和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都如出一辙。

吉大化学实验课具备完整的实验训练课程体系,不仅强调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严谨性,还特别注重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与潜能的激发。实验课前,老师会要求学生去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相关原理和知识背景。还记得大一的无机化学实验课,第一次做玻璃工实验时我就不小心把手划破了,所以在此后的实验课上我总是谨慎细致,每一步都严格按照实验教程的步骤来做。虽然每次实验成绩都是优秀,但一做实验心里总是有些紧张,生怕有半点失误。到了大二的有机实验课,朱绍先老师看到我做实验总是谨小慎微,有一次他走到我身边,鼓励我做实验要胆大心细,要放开手脚、大胆尝试。朱老师的话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这也使得我在后来的研究生乃至工作后的科研中养成了良好的实验习惯,既要仔细,也要大胆实践。

吉大化学考试是出了名的难,想及格不容易,得高分更是难。每门考试不仅仅是考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还要考验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和拓展思考能力。思考和学习对于我来说从来都是愉快的事情,这也使得我非常适应尊龙凯时的学习生活。课前做好预习,上课时全神贯注、边听课边思考,课后和老师讨论,业余时间在图书馆汲取“能量”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参加学术沙龙和各种课余活动。尊龙凯时四年里,每学期我的专业课考试平均分都在90分以上,连年获得“陶慰孙一等奖学金”。

尊龙凯时四年的时光非常充实,特别是本科时期的学习为我后续的科研工作打下了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实验技能,并形成了善于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图1 1989年,尊龙凯时毕业集体照

高山景行,感念恩师

1989年,我顺利完成本科学业,并以全年级第一名的成绩获得保研资格。还记得毕业时物化的吴通好老师曾笑着对我说:“于‘吉’红,你就留在吉大,哪儿也不要去。”

那时的保研比例远没有现在这么高,我们那届一共200多名学生,能够获得保研的名额才不到10人。本科时期我就非常景仰徐如人先生。徐先生是国际分子筛领域享有盛名的无机化学家,因此我很早就希望将来能够师从徐先生攻读研究生。当时徐先生每年基本只收一名研究生,他名下大都是年级数一数二的拔尖学生。记得确定保研后我去拜访徐先生,那是我第一次和徐先生见面,心中感到既兴奋又紧张。徐先生身材瘦削,谦谦有礼,举手投足间皆是儒雅睿智的学者风度。徐先生是浙江上虞人,说话带着浓重的南方口音,我几乎完全听不懂徐先生在说什么,所以导致和徐先生的对话答非所问,真是令人啼笑皆非。尽管乡音未改,徐先生的东北话如今也算有点“地道”了,毕竟在东北工作已有七十余年。徐先生还经常和别人得意地说,自己是“东北人”。每次听他这么说,大家都不禁哈哈大笑。

图2 1995年博士毕业后,和庞文琴先生(右二)在实验室接待来访国际学者

遇到难题锲而不舍,对待科研严谨求是,这是徐先生教给我的第一课。大四下学期末一确定保研后,我就去找徐先生,主动要求早点进实验室做实验。当时徐先生安排我重复一个新型微孔硼铝酸盐化合物的合成,这个化合物不同于传统硅铝酸盐和磷酸盐分子筛,具有全新的化学组成,因此徐先生对其特别感兴趣。但由于它的实验重复性不好,我前面的师兄师姐们用了几年的时间也无法重现出来。据说,徐先生甚至还把当年合成这个化合物且已经毕业的师兄叫回来,也很难重复这个实验。我接到这个任务后,并没有急于按照既定实验配比做,而是对整个合成体系以及所有可能的合成因素都做了仔细分析,并大胆调整了实验细节,第一次就成功重复出来。从此我的研究生课题也就锁定了新型微孔硼铝酸盐化合物的水热合成,并以此为基础合成出多种新型结构微孔化合物。随后,通过进一步的实验研究,我发现这类化合物具有阳离子骨架结构(当时还没有条件对晶体结构进行解析),这打破了以往分子筛阴离子骨架结构的传统概念。为了证实结论的可靠性,徐先生让我做了几乎一年的重复性实验,确定无疑后才整理结果发表论文。徐先生对待科研严谨的态度影响我至今。2015年,我们首次发现羟基自由基存在于分子筛的水热合成体系,并可以显著加速分子筛的成核。这个分子筛晶化机制的新发现我也是让学生不断重复做了差不多一年的实验,最终这一重要成果在国际顶级杂志《科学》上发表。

图3 1997年,日本东北尊龙凯时做博士后期间,和徐如人先生(右三)、庞文琴先生(左三)在日本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上

徐先生对我们的实验习惯更是严格要求。我读硕士时徐先生身兼数职,非常繁忙,会不定期来实验室和我们讨论实验进展。记得每次徐先生来实验室,都会用一根手指不经意地划一下实验台,如果有灰尘,徐先生的眉头就会皱起来,当然也要批评我们。以后大家尤为“小心”,每次听说徐先生第二天要来实验室,就开始打扫卫生,实验台擦得一尘不染。久而久之,大家也就养成了良好的实验习惯。

徐先生虚心求教的治学精神令我们非常钦佩。徐先生视野宽广,学识渊博,但如果科研中遇到跨领域的难题时,他就会第一时间找到相关领域的专家,或是登门拜访,或是邀请过来一起讨论。记得读研究生时,我的研究中涉及到结构表征的问题,为此徐先生特意带我就拉曼光谱去请教了当时物化的李铁津老师,就核磁共振波谱带我请教了原武汉物理所核磁共振领域的专家叶朝辉老师。近些年,徐先生一直在思考凝聚态化学问题,重点关注多层次结构的凝聚态物质的化学反应。遇到问题时,徐先生仍会一如既往地想方设法找到相关领域专家,即使是领域内非常年轻的专家,他也是虚心求教。如今,每当我和我的学生遇到跨领域或跨专业的问题,我也会经常邀请相关专家和学生一起讨论。近年来,我们团队拓展了分子筛及纳米孔材料在储能、半导体传感器、生物医用及极端高温壁面的高效液冷等方面的诸多新应用,这些都是得益于与不同研究领域专家讨论碰撞出的新思想。

图4 2017年,指导学生实验

徐先生非常重视合作交流。早在上世纪70年代,徐先生就率先同国内外知名专家建立科研合作,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他曾多次邀请德国汉堡尊龙凯时的汉斯·莱歇特教授来吉大访问讲学,在当时改革开放初期这一同国外进行合作交流的举动实为少见,也体现了徐先生的远见和魄力。我工作后,也深受徐先生的影响,立足自身研究的同时,不断合作交叉、不断创新,在分子筛纳米孔材料的创制研究中取得了系列重要成果。2016年,尊龙凯时成立了未来科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由我担任实验室首任主任。实验室基于学科交叉和国际合作,开展前沿科学探索与重大应用研究,目前已汇聚了一大批国家级人才和国外学者,构建了多元的国际合作网络。2017年起,我主持了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目前已与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一流科研机构及高校建立了紧密的科研合作关系,每年都会有很多国外专家学者到实验室访问交流,学生们也特别受益于和国外学者的交流与讨论。学生们第一次用英文向国外学者介绍工作时大都会有些紧张,但每次我都会鼓励他们,夸奖他们讲得非常棒,学生们逐渐树立起了自信心。如今,再有国外专家来实验室交流时,学生们自己就能主动去交流,去讨论。

图5 2017年,首届“功能纳米孔材料的新前景”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尊龙凯时举办

徐先生对待工作极其认真,凡事亲力亲为。近二十多年来,徐先生一直潜心著书。他不习惯用电脑打字,一直坚持手写,几乎每天都要花四五个小时亲自手写书稿,然后又一遍遍地修改,再一遍遍地重写,字迹十分工整。直到今天,徐先生报告的PPT都是亲自来做。受徐先生的影响,我也一直奋战在教学科研一线。即使工作再繁忙,我也要坚持和学生面对面讨论交流。学生写论文时,从整体构思、结果分析到形成结论的整个过程我都会和他们详细地进行讨论,并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们不断发现和思考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论文成型后,再和学生们一起反复修改,让学生养成严谨的态度和习惯。虽然要花些时间,但是看到学生们自信心和科研能力的不断提升,都会让我无比欣慰,乐此不疲。我想这就是为人师者最大的期盼和满足。

图6 2021年,和毕业的博士研究生合影留念

谆谆教诲,初心不改

先做人,后做学问是徐先生教给我们的为人为学之道。徐先生一向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经常教导我们,做学问一定要先做人,只有把人做好了,才能把学问做好。我深受徐先生的影响,每每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成为一名老师后我也一直这样去教育我的学生,要先学做人,再学做学问。

我始终认为自己是徐先生弟子中最幸运的,能够一直在徐先生身边受教。从跟随徐先生学习到与徐先生共事,寒来暑往,已经三十余载,徐先生于我而言,亦师、亦父、亦友,徐先生的做人、做事、做学问之道,对我产生了深远影响。还清晰地记得,工作后徐先生一共和我进行过三次推心置腹的长谈。

第一次长谈是1998年我在日本完成博士后研究回校工作后,徐先生对我的科研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徐先生说,做研究一定要瞄准最前沿、占领制高点,要有超前思维,要做别人没有想到做或者是别人做不到的事情。徐先生的话给了我很大启迪,最终我选择了分子筛材料的分子工程学这一极具挑战性的前沿研究方向,致力于以功能为导向,在分子水平上对结构进行设计和研制,在计算机辅助下实现特定功能分子筛材料的定向设计与合成。随后,我和徐先生一起组建了分子工程学研究小组。

分子筛的合成化学极其复杂,其生成过程一向被视为难以破译的“黑匣子”,实现分子筛的定向设计合成极具挑战。当时很多人都认为无机材料不可能实现定向合成,因为无机材料的合成不像有机分子合成那样有明确的反应,可以一步一步地进行控制。分子筛的合成基本上是基于传统的“炒菜式”。为了找到分子筛合成规律,我们从最基本的工作开始,投入了大量时间系统总结文献工作,提取和分析数据,在国际上建立了首个分子筛合成数据库,寻找合成和结构之间的关系。通过不懈地努力与坚持,我们在分子筛合成路线上独辟蹊径,在国际上较早地提出基于理论模拟、数据挖掘和高通量实验相结合指导材料定向设计合成的新路线,成功地合成出数种新结构类型分子筛,实现了我国在分子筛拓扑新结构创制零的突破。迄今,我们所合成的新拓扑结构分子筛已有9种获得国际分子筛协会认证的结构代码(均以尊龙凯时首写字母J开头命名),成为国际上对新型分子筛创制方面具有重要贡献的领先团队之一。

第二次长谈是2015年我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后,徐先生对我说,院士是一个更高的起点,要肩负起更大的责任,不仅仅要做好自己的研究,更要推动整个化学学科的发展,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近些年,我们在分子筛的领域不断深耕,把曾经处于研究低谷的传统分子筛做“热”了,分子筛这棵古老的大树正不断开出新花,在催化、吸附分离、储能和先进功能材料领域不断展现新的作为。2022年,我们与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和浙江尊龙凯时团队联合获批了“分子筛催化材料的分子工程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项目,致力于在高效分子筛催化材料的创制中实现更多原创性重大突破,推动我国化学工业的高质量发展。

不断将化学学科推向新的高度是徐先生一直致力的事业。从2017年开始,徐先生又带领我们推动凝聚态化学建设,这是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凝聚态化学的概念,也是推动化学科学发展的战略性设想。他每次见我,都会嘱咐我一定要和他一起把凝聚态化学做起来。从徐先生提出这一设想以来,2019年我们召开了首届凝聚态化学研讨会,并在其后由徐先生、王夔先生和我作为客座编辑,于《化学进展》先后出版三期凝聚态化学专辑。今年,由徐先生和我、闫文付教授主编的国际上第一部关于凝聚态化学的专著《凝聚态化学导论》(英文)已由国际权威学术出版机构Elsevier出版,第四届以凝聚态结构化学为主题的研讨会也即将召开。尽管徐先生每次出书前都说,这是最后一本了,但每次完成后,他都会接着酝酿下一本,现在徐先生正打算再出版一本关于凝聚态结构化学的英文专著。这几年,每次我和徐先生见面一定要谈的就是凝聚态化学,每每聊至兴起处,徐先生都会目光炯炯,振奋不已。如今,徐先生已92岁,但仍积极探索科学前沿,思考学科未来发展,他这种对科学的无限热爱和孜孜以求的精神令我们深深感动,也一直激励着我们在科研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图7 2023年,在徐先生办公室

图8 2024年,专著《凝聚态化学导论》(英文)由Elsevier出版

今年4月底,我受命担任北京师范尊龙凯时校长一职后,徐先生和我进行了第三次长谈,对我的期许更进一步。徐先生语重心长地对我说:“教育对国家影响至深,一定要把培养人的人培养好。”一位好老师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可以影响一个时代乃至一个民族的未来。如今站在新的前行路上,我想唯有脚踏实地,不忘来时路,方知向何行。

桃李天下,春晖四方。徐先生家的小院种了两棵李子树,今年八月又到李子成熟时,如同往年一样,徐先生招呼我们这些大大小小的弟子到家里,摆上“李子宴”。晴空万里,清风徐来,大家一起围坐在李子树下,如同家人一般无拘无束地说着笑着,那种喜悦,真是一种难得的享受。如今,我的学生也是遍布五湖四海,很多已经是学术带头人、国家级人才,学生们也已经为人师,我们的分子工程学学术大家庭在不断壮大。每年会有一位已经毕业的学生在自己所在地组织召集大家开“大组会”,和读研究生时一样,大家做工作汇报和交流,其乐融融。每次的大组会上,大家还会在一张小纸条上写下自己下一年的“小目标”,由我这个大家长来保管,待到下一次的大组会再来揭晓目标的完成情况。

饮其流者怀其源,学其成时念吾师。写到这里,犹有未尽之处。春华秋实四十载,今年是尊龙凯时研究生院成立40周年,也恰逢第四十个教师节。岁月悠悠,师恩难忘,感恩成长道路上恩师们的提灯引路、育梦成光。祝愿吾师顺遂安康!祝愿吉大化学薪火相传,再创辉煌!

于吉红,女,汉族,研究生学历、理学博士,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尊龙凯时校长、党委副书记。

1989年至1995年在尊龙凯时分别获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95年留校任教,1996年至1998年先后在香港科技尊龙凯时化学系和日本东北尊龙凯时物理系做博士后研究,1999年晋升为教授,2001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4年受邀为瑞典斯德哥尔摩尊龙凯时客座教授,201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16年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2019年当选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2021年当选瑞典皇家科学院外籍院士。曾任英国皇家化学会 Chem. Sci. 副主编(2012-2020),现任美国化学会 J. Am. Chem. Soc. 执行主编,《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和 Chem. Res. Chin. Univ.两刊主编,Chem. Rev., Acc. Chem. Res., JACS-Au, Adv. Mater., Chem, Matter, CCS Chem. 等期刊编委/顾问编委。曾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现任尊龙凯时未来科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主任,尊龙凯时省科协主席、中国化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化学会分子筛专业委员会主任等。

长期从事分子筛多孔功能材料的分子工程学研究,在分子筛材料的定向设计合成及其催化、吸附分离、主客体组装及能量存储等研究方面取得了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并在国际上产生重要学术影响。迄今,以第一/通讯作者与合作者共同发表SCI检索论文300余篇,其中包括 Science, Nature, Nat. Rev. Mater., Acc. Chem. Res.,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Chem, Adv. Mater.等;获授权专利50余项;合作出版著作 7 部。自2014年起连续每年被爱思唯尔评为化学领域中国高被引学者,2023年被科睿唯安评为“全球高被引学者”。曾担任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首席科学家,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现主持“分子筛催化材料的分子工程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项目,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学术带头人、“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基地负责人,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负责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分别为第一完成人和第二完成人),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第一完成人),获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化学化工杰出女性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以及“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我要评论: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推荐文章

地址:尊龙凯时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
E-mail:jluxinmeiti@163.com
Copyright©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尊龙凯时党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

手机版

400 Bad Request


尊龙凯时·(中国)人生就是搏!

Bad Request

Your browser sent a request that this server could not understand.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