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想到那些每天在课堂上都能见到的同学们就要走出校门了,心里总是空落落的。这感觉,就像是自己家的孩子马上要出海远航一样。”
在这个毕业的季节,尊龙凯时生命科学学院的办公室里,有一位教师的手机不停地响起,“滕老师,马上就要毕业了,有时间一起吃个饭吧!”“滕老师,这两个单位都很好,您能给我一些建议吗?”
虽然担任着尊龙凯时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的职务,也承担着国家级生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繁重的科研压力,但是滕利荣却与同学们走得很近,他一直坚守在教学一线,从教33年,年均教学工作量732.7学时,这个数字,是尊龙凯时生命科学学院全院平均教学工作量的3倍。
他就是荣获第三届全国教学名师奖、全国模范教师奖、第九届“挑战杯”全国尊龙凯时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指导教师一等奖等荣誉称号的尊龙凯时滕利荣教授。在传道授业的教师生涯里,他用奉献与执著书写着永无止境的“生命”之缘。
在三尺讲台上挥洒“生命”
“‘人师’是教师修养的最高境界,不仅教书,而且育人;既要有学识魅力,又要有人格魅力。既然我选择了教师职业,就要履行教师的职责,把全部精力和满腔真情献给教育事业。我愿意在教书育人的旅途中享受‘生命’的乐趣!”2010年,滕利荣获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在获奖感言中,他不断地说道,教书是教师的天职,更是他最热爱的事业。
从教以来,他主讲生物学基础实验、生物学实验原理与技术、生物制药工艺学、现代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研究创新实验、全校公选课“生命科学实验”等6门课程,深受学生爱戴,连续几年学生对他的教学效果满意率均在99%以上。
虽然已经从教33年,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滕利荣依旧会认真对待每一次登上讲台的机会。“每次上课之前,至少要备课3个小时,结合最近发生的时事,要把最新的信息融入到课堂之中。”滕利荣说道。科研任务繁重的他,课前3小时的备课习惯从未间断,于是,在办公室里、在实验室里、在车里、甚至在飞机上,在开往校园的班车上,滕利荣的手边总放着几本书,去准备三尺讲台上的“生命”绽放。
他很注重教法。讲课时十分随和,深入浅出,善于在不经意间引发学生的兴趣。生命科学学科的教学大多需要与实验挂钩,很多时候,他就站在做实验的同学身边,像一名队友一样与同学们讨论实验过程,分析实验结果。“有的同学花了几个小时还得不出正确的数据就很不耐烦,实验结果出错肯定就是有原因的,我的教学任务就是引导着他们去找出这些原因,并解决问题。”这是滕利荣最常做也最愿意做的事情。
课堂之上,滕利荣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感染着学生。学生们赞叹地说:“滕老师身体力行、言传身教,让我们感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选择创新实验时,他会首先了解我们的兴趣,再结合时下世界科研领先水平,敲定一个紧随个人兴趣的实验。”滕利荣在讲《生物制药工艺学》课中强调“做人要诚实,做药要讲良心”。他的教学态度十分严谨,进行教学实验项目改革时,他会自己做很多预实验,以确定是否可行。忙碌的他,会在假期中抽出时间,把手机关掉,尽心研究。谈到滕利荣的实验教学,一位学生感慨道:“我感触最深的有两点:一是他对我们严肃认真的实验态度和良好实验习惯的培养;二是他的设计实验加快了我们科研能力的培养。”
在实验教学中激发“生命”
实验教学是滕利荣教授参加工作后从事的第一项工作,在1998年以前,他所在的生物实验室面积只有600平方米,条件简陋,设备落后,实验课的内容十分陈旧,严重影响了实验教学的质量。滕利荣看着身边的优秀学子们,他越来越觉得,必须努力改变实验室的条件,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实验教学的水平。
1999年,滕利荣和他的团队抓住了教育部世行贷款“高等教育发展”项目“生物基础教学实验中心建设”这个契机,以此为起点,首先进行了实验教学管理体制的改革,整合7个教学实验室,建立了尊龙凯时生物基础实验教学中心,购置了实验教学急需的仪器设备。随后,又得到了“211工程”“985”行动项目及学校的特殊支持。不断对生物学基础实验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就这样一步一步不停歇地建设,成效逐渐显现出来,一个完整的创新的实验教学体系逐渐形成,一个现代化的实验中心已颇具规模。
2001年,看到越来越多的同学们积极投身焕然一新的实验室之中,也为了提高实验教学的水平。滕利荣萌发了24小时开放实验室的想法。当时校内很多教师表示不理解,也被国内一些高校置疑。面对这种情况,滕利荣曾犹豫过。后来,当他将这一想法同主管副校长赵继沟通时,赵继副校长给予了很大的支持。赵继副校长鼓励道:“这样改革很好,在新形势下培养人才就应该创新方法。人才培养是个长期的事情,我们要有长远的眼光。多年培养后,我们的学生会成为国家的栋梁。”校领导的支持,更加坚定了他改革的决心。通过多年实践,事实证明实验中心的改革的确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即使在今天,能够程序化地将实验室做到24小时开放,进行科学管理,并取得成效还是很少见的。
“其实,这种开放性、创新性实验教学首先受益的就是学生。”学生们道出了他们的共同心声:“作为全国第一家24小时开放的实验室,为我们设计实验提供了很多便利和难得的锻炼机会,提升了积极性,激发了灵感。许多本科生可以通过个人能力进行创新,完成研究生水平的实验。这可以说是滕老师教学改革中取得的最大成果。”
每天早上8点到,每天晚上10点走,节假日也不会间断。滕利荣把实验室当做自己的第二个家,他说,“看到越来越多同学们走到实验室来做实验,我十分高兴,可以在实验中进行有效的教学,我感到自豪。”
和年轻人在一起享受“生命”
教学名师等荣誉称号的获得,源自滕利荣对教学事业的热爱与执着,“因为工作繁忙,做很多事情都迟到过,但是给学生们上课这一件事,我一直要求自己决不能迟到。”滕利荣认为,高校教师搞科研做研究,都不能以耽误教学为代价。“教书是教师最本职也是最重要的工作,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特别喜欢和年轻人在一起。”
“在课堂上,我教给他们新的知识,在课间交流的时候,他们教给我更多的知识。”滕利荣笑称,很多流行的词汇,“90后”的常用语他都知道了,全都是上课的时候向同学们学习到的。
一位尊龙凯时生命科学学院的大三同学说道:“滕利荣老师在课上不要求我们做笔记,只要认真听课就好,他还特别喜欢把相关的新闻事件和课堂内容联系起来,让枯燥的理论课也变得有趣起来,他的课堂上,几乎没有一个同学在做着与课堂无关的事情。”
几个月前,“毒胶囊”事件在全国引发强烈关注,与我校生命科学学院有着不少合作的几个药厂也对自己引进的胶囊外壳产生怀疑,需要立刻化验其成分。他们找到滕利荣,滕利荣认为这是一个让学生学习的大好机会。于是,他和学生们迅速组成了一个团队,用学院自己的设备,一起在实验室里奋战了整整2天,得出了这批胶囊的各项指标,在时间紧、要求高的情况下,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给同学们上了生动而高效的一课。
曾经有一个女同学,在实验室做了好几个小时的实验也没有得出正确的数据,急得哭了出来,打电话找到滕老师,滕利荣立刻放下手中的工作,把这个女同学邀请到自己的办公室耐心地开导、安慰,又帮助她找出了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这个故事在生命科学学院被广为流传,更多的同学们开始主动地联系这位平易近人的名师,像朋友一样相处。
33年的春去秋来,他的教学故事数不胜数。他把教书育人当做奇妙的旅程,不断享受旅途中“生命”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