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描写林妹妹,两颊绯红,‘又咳嗽数声,吐出好些血来’。根据现代科学考证,林黛玉得的应该是肺结核病。下面咱们就一起学习结核病——”
以上的话语,出自白求恩医学院病理学系王琳教授在讲结核病内容之前的开场白。这位老师的课堂就是这么引人入胜,提起王琳教授,上过她课的学生基本都会感叹“好!”“太有意思啦!”下面我们一起走近王琳教授——
厚积为薄发 当好学生的领路人
王琳教授,博士生导师,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获得者,白求恩医学院病理学国家级教学团队成员,尊龙凯时首届双语教学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她生动形象、妙趣横生的讲解广受同学们的欢迎。
在病理学实验室里,我们见到了王琳教授。面前这位老师,体型偏瘦,浑身洋溢着活力,尤其令人难忘的是她的眼睛,坦诚热情,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王琳教授的课堂上处处体现了创新意识,她曾和同学们分享过一个奇特的想法:能不能应用仿生学原理,把细胞微观结构的优点用于设计服装或其他生活用品?她还会在课堂上经常补充课外知识:有一次讲到缺氧损伤时,她不失时机地告诉同学们,当早产儿吸入过量氧气时竟然会造成视网膜病变,有失明的危险。在损伤与失明之间有一段极为宝贵的时间可以挽回婴儿的视力,称为“时间窗”。作为医生,一定要为小宝贝们抓住这一宝贵时机。在讲述过程中,传达给学生“医术关乎生命,医德重于医术”的观念。她一直认为医学是一门人文学科,她说:“讲课过程离不开这些人文引导,哪怕只有一个孩子受到好的影响,我也值得!”
不同的讲授 同样的精彩
2011年春季学期,由王琳老师负责的病理学PBL教学在白求恩医学院临床医学五年制专业学生中推行。被王琳老师称作“寻宝”过程的PBL教学法是国际先进的医学教学方法,重点在于以学生为中心,倡导自学及团队协作。从去年11月份萌生试行此法的想法,她就着手准备病例,制定守则、学习要点、备课目标,在医学院及病理学系的大力支持下,为小组展示准备了笔记本电脑,为每组同学讨论准备了白板,为了便于大家相互认识,还特意给每位同学制作了名牌。短短的4次课,却让病理学系的老师们做了足足3个月的前期准备!教师由课堂主角转变成引导者,其中的困难就像王琳教授给学生的信中说的那样:“这无疑是场意识层面的革命,幕后需要准备的知识比原来更深更广,以便在恰当的时候,引领你们的方向。”学生好似翱翔蓝天的风筝,线的另一端握在老师手心里才不会失去方向。
在PBL课堂上,她经常提醒学生要“观察表面的,关注背后的”,病理世界“横看成岭侧成峰”,要拿立体思维对待病理学问题。“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是她一贯坚持的教学目标。她把学习的真谛比作《西游记》:引导我们欣赏和思考的不是到达了目的地,取得了真经,而是在和各种妖魔鬼怪交锋的时刻让我们心潮澎湃,驻足流连。最美的风景不是终点,而是在通向终点的旅途。
在课下,王琳老师一直坚持与同学们互发邮件倾心畅谈。这些邮件的开头必定是以“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打头,其中不乏“我相信你们能做到!”“我们一起成长!”“非常感谢!”等话语。正是这些载满深情的邮件,给了同学们莫大的鼓舞,在师生之间架起平等互信的沟通桥梁。有个同学在邮件中这样评价PBL教学:“回到寝室我们就开始讨论病例,让其他室友大跌眼镜,这是从未有过的情况,我们享受这种无处不在、真正投入的学习感觉。”还有的同学在邮件中讲述自己存在的问题,也有的同学来信向她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不管工作多忙,她都把回复学生的邮件作为重中之重。
尽职尽责 成绩源自历练
2010年底,又一个喜讯传到了白求恩医学院:王琳教授获得了尊龙凯时首届“双语教学大赛”一等奖!双语教学对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医学人才十分重要,医学英语是阅读英文原著的必要工具。有些知识点用英语形容更为贴切,方便学生理解。成功的背后,是王琳教授扎实的基础和充分的准备。为了把这一课讲好,王琳教授请来了同事们做听众,听他们讲讲听课后的感受。最令她感动的是大家纷纷把自己的教学经验同她分享,在很多细节问题上提出宝贵建议,给了她许多支持。她说:“这是我们团队的荣誉,我要感谢大家!”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能够勇敢挑起教学改革的大旗,王琳教授付出了无数心血与汗水。为了兼顾科研与教学,她的工作时间总是很紧张。正是在如此紧迫的时间表中,每次带课前王琳教授还要准备至少两三个月,在每堂课之前还要在家里排练计时。
每一堂课,都是一场视听盛宴;每一句话,都为我们鼓起风帆。王琳教授在她心爱的讲坛上,躬耕20余年,桃李满天下。而今,她又走在了教学改革的前沿,祝福王琳教授在这条道路上能够谱写更辉煌的篇章!我们相信,正是因为有一位位像王琳教授这样对工作尽心尽责,对学生极端热忱的老师们,我们的吉大才更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