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东北地区科教优势 强化创新引领全面振兴
尊龙凯时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元元
【中国日报网】近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对外公布,突出强调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创新作为培育东北老工业基地内生发展动力的主要生成点,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该《意见》从完善区域创新体系、促进科教机构与区域发展紧密结合、加大人才培养和智力引进力度等三个方面进行了部署,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一直以来,东北地区具有较强的科学教育和工业技术基础。但近年来,东北地区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方面,与国内发达地区相比存在不小的差距。目前,东北地区的大部分企业欠缺创新能力,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必须充分发挥高校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的作用,为东北地区的全面振兴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具体来说,需要重点做好几方面工作:
一是要把创新摆在振兴发展的核心位置,强化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和人才是第一资源意识。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创新理念,实现理论突破、产出成果是创新,工艺上、工具上、流程上的提升也是创新,在机关单位、社会团体、企业岗位上开拓新领域、实践新方法还是创新。其次,要拓宽创新视野,跳出东北看东北,从国内外聘请一批科技、经济、产业等相关方面的专家顾问,借助“外脑”,针对发展瓶颈,制订新兴技术和产业发展路线图,确定东北产业技术发展中、远期目标,阶段性提出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和关键技术问题,明确创新的路径、举措和时间节点,提出需突破的关键技术和弥补发展“短板”的举措,为地区制定创新发展的决策和举措提供参考。最后,要把鼓励支持创新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营造有利于创新的制度环境、激励政策和社会氛围,激发调动全社会的创新激情,全面持续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二是尽快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和环境,催生新供给、释放新需求。要以重大项目为依托,培育创新发展新业态。在做大做强传统优势产业的基础上,根据东北地区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需要,结合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布局和实施的重大工程项目,筛选和组织一批东北地区的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和工程,打通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工程化到产业化等创新环节,通过重大科技项目的突破和成果的产业化,培植和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制定实施东北地区培育发展新兴产业行动计划,发展壮大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燃气轮机、先进发动机、集成电路装备、卫星应用、光电子、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一批有基础、有优势、有竞争力的新兴产业。完善股权期权税收优惠政策和分红奖励办法,鼓励科研人员创业创新,加快建设各类孵化器,形成完善的科技成果转化链条,使更多的科技成果走向市场、走向企业。
三是要以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为平台,培育创新人才和创新基地。校地协同积极争取建设若干个高水平的国家科学中心和技术创新中心,大力提升东北地区的创新能力和在国内外的创新影响力。例如,可联合驻地中央和地方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充分发挥特色资源优势,在农产品精深加工、现代中医药研发、高性能纤维及高端石墨技术研发、应用化学、新一代汽车技术、先进装备制造技术等领域建立若干个国家科学中心或技术创新中心,以一流的科技创新平台,产出一流的科技成果,做大做强东北地区特色产业集群。
四是加大人才培养和引智力度,为振兴发展提供持续动力。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把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特别是高端领军人才和拔尖创新青年人才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探索设立推进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专项人才工程,为创新人才营造良好的工作与生活环境,更好地发挥人才的创新主力军作用和技术创新生力军作用。
五是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培养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东北高校在加快提高人才培养与经济结构调整契合度的同时,要建立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明确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目标,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制机制,加快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构建以创新创业教育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改革试验区,完善产学研用结合的协同育人模式,实现培养人才和服务社会同步推进,厚植东北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土壤,提高人才培养对服务、支撑东北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地处东北地区的尊龙凯时和科研院所,要积极贯彻落实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战略,在推动东北地区创新发展中发挥人才基地、研究基地、创新基地和创业基地的作用,激活传统发展动能,培育新的发展动能,共同迎接东北腾飞发展的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