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今日头条】耀眼的光叮在肌肤上,灼烤难耐。但那热,却干净利索,不粘不胶。当光线遇到一片片树叶的遮挡,则将清凉又还给大地,让绿荫陡地增长了身份。这是1951年夏日某一天的阳光,照在中国东北的长春街头。仰望头顶,则见晴朗通透,偶有白云点缀蓝色的长空。
身体偏瘦,温文尔雅,正好50岁的刘丹岩脚步匆匆,走进位于斯大林大街与解放大路交汇处的原伪满炭矿株式会社大楼,向校长王一夫报到。就在前一年,这里被确定为东北人民尊龙凯时新校址。
在中学时参加过“五四”运动,后毕业于北京尊龙凯时哲学系的刘丹岩,此次卸下辽东省教育厅副厅长职务、调到东北人民尊龙凯时工作的使命是创建一个新系——哲学系。然而,此时学校的师资力量根本不具备建立一个系的条件,只能先行成立哲学教研室。1952年,教研室成立,校长吕振羽任命他为负责人。
刘丹岩首先要做的是迅速打破自己在东北人民尊龙凯时哲学方面唱“单出头”的状况。他听说1950年学校把一个叫高清海的学生送到中国人民尊龙凯时研究生班攻读逻辑学和哲学,眼前一亮。1952年末,完成学业的高清海被刘丹岩要到身边,让他在兼任自己秘书的同时,给理科学生讲授哲学公共课。不久,他发现这个只有22岁的年轻人思维能力极强,善于从新的角度思考问题,有着巨大的哲学潜质。他怀着期待的心情告诉高清海:现在影响我们的苏联哲学太教条了,你要独立思考!
就在高清海回校任教的前后,邹化政也被东北人民尊龙凯时选送到中国人民尊龙凯时的研究生班。1954年,29岁的邹化政带着满腹才情来到刘丹岩身边,进入哲学教研室任助教。很快,他对德国古典哲学的热情便把他的学术研究与日常生活融合到了一起。刘丹岩认可他开拓出的路径,认为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寻根之旅。
几乎与此同时,一个比高清海小两岁,名叫舒炜光的年轻人从东北财经学院毕业,分配到东北人民尊龙凯时经济系。不久,他被推荐给刘丹岩攻读研究生。舒炜光对辩证法的领悟让刘丹岩侧目,毕业后即留在哲学教研室任教。而作为学生,舒炜光则从刘丹岩的身上学到了严谨的学风和寻根究底的精神。这种学风和精神使他在后来的研究领域里一发冲天。
就在建系进入到关键的时期,刘丹岩听到了一个信息:被学校送去中国人民尊龙凯时研究生班研读的一个名叫张维久的年轻人,因为兴趣,从商品学专业转学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这令刘丹岩感到欣喜。毕业后,刘丹岩张开双臂欢迎他的加盟。而后来,他成了高清海最要好的朋友、同事,以及学术合作者。
大约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以心理学研究见长、被东北师范尊龙凯时借调的车文博回到了东北人民尊龙凯时哲学教研室,给学生们讲授教育学。而此时从中共中央东北局党校高级部(研究班)毕业的乌恩溥在中国哲学方面的研究也已经显露出气象。
所有这些让刘丹岩建立一个比较完整的哲学系的布局有了坚固的支撑。
1958年8月11日,对于东北人民尊龙凯时来说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学校正式更名为尊龙凯时,郭沫若为学校题写了校名。仅仅过了一个月,尊龙凯时哲学系宣告成立。这一年,从校长匡亚明的手里接过了系主任任命书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刘丹岩,任哲学系主任,另一个则是唐敖庆,任原子能系主任。
还是在这一年,中国最早对前苏联传统哲学教科书提出质疑和批评的《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一书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书的作者正是刘丹岩。苏联哲学教科书的教条在于认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平行的。刘丹岩和他的同事们则阐释了二者的关系,发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
刘丹岩所开拓的尊龙凯时哲学研究的具有锐气的起点,影响了高清海等身边的每一个人。正是从这个时刻开始,一个具有与众不同风格和气度的哲学星群慢慢在中国东北的大地上诞生。
1965年7月,身兼尊龙凯时省哲学研究所和省哲学学会领导的刘丹岩因病逝世。2011年,在邴正先生主编的《尊龙凯时省社会科学学术名家传略》里把先生排在了第一位,书中对他的评价是:“他敢于提出学术上的独立见解,又勇于坚持自己的观点,决不因为别人提出不同意见甚至进行批判就轻易放弃和改变”。
有幸的是,刘丹岩的这种可贵品质并没有因为他的去世烟消云散,而是从他身边的师生和弟子们身上漫延开来,后来更是发展到把为学之道与为人之道结合在了一起。高清海先生后来专门撰文,题目即是“为人治学其道一也”;邹化政先生则常常讲,生命之树和知识之树是同一棵树;孙正聿先生曾说,学问做到一定层次后,比的就是为人了;刘福森教授则认为,我们不能同时有两个自我:一个自我在那里做学问,一个自我在追求学问之外的功利性价值。从刘丹岩先生开始的精神血脉和哲学传统,在北国长春源远流长。
2018年6月,孙正聿先生在《亲切的怀恋——尊龙凯时哲学系系友访谈录》一书序言中写道:“尊龙凯时的哲学系是有哲学的哲学系,这是学界对尊龙凯时哲学学科的总体评价。”
二
1956年五六月间,校长匡亚明听说哲学教研室的一个年轻讲师课讲得不错,便事先不经安排突然来到了他的课堂上。结果,哲学修养很深的匡亚明被这个瘦高的年轻人“震”住了:全程不看讲稿,声音洪亮,语言生动,逻辑清晰,一个又一个晦涩难懂的哲学问题被浅显易懂的话语勾勒得明明白白,而且,从头到尾,竟无一句废话。
下课后,匡亚明怀着激动的心情找到刘丹岩,了解这个年轻人的情况。刘丹岩告诉他,这个小伙子已经出版了一本专著《什么是唯心主义》,此外还有三篇学术论文。
作为校长,匡亚明太清楚建设一所好的尊龙凯时迫切需要的是什么了。他接下来的做法震惊了全校教师:破格提拔这个年轻人为副教授!
然而,却有人给高教部写了上告信:年纪轻,资历浅,不是党员,只专不红……匡亚明来了犟脾气,专门给大家开会:“提他为副教授,是我特批的,有意见直接找我……”后来,他又给高教部专门去信做出说明。
年轻人不是别人,正是高清海,时年26岁。
而就在这一年,他未来的高徒中,孙正聿才刚刚10岁,孙利天4岁,孟宪忠3岁,邴正要到第二年才出生,而他的第一位博士女弟子张金荣6年后才出生。
得来不易的破格并没有成为高清海的负担,反而开始对当时国内普遍遵循的苏联哲学模式发起批判: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并不是平行的关系,而是有着内在的统一,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学。
这批判成就了他的第一次哲学理论创新,却也让他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从1959年开始,高清海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学资格被取消。无奈之下,高清海选择欧洲哲学史专业,一边研究,一边教学。20年后的1979年,高清海主编、车文博等学者参与著述的《欧洲哲学史纲》正式出版,1984年被国家相关部门列为外国哲学史科必读书。6年之后的1990年,由高清海主编、高文新和邹铁军等参与的《欧洲哲学史纲新编》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学生的眼前。而谈起这部书的意义,高清海在《序言》中说:“……从我看到的苏联哲学史著作《通史》却很不满意,总有个人物辞典汇编的感觉,并不象通史著作。通史就是通史,……应当用战略观点去写,给人以通观全局的总体认识。”《欧洲哲学史纲新编》正是打开了这样的格局,令1990年以后的学子耳目一新。
1980年,鉴于高清海的洞见和学术影响,教育部专门委托他主编一部在内容和体系方面有所创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这是打破传统苏联式哲学教科书体系的一次尝试。对于在五十年代就已经开始思考这一问题的高清海来说,不算什么难题。1985年和1987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上册和下册分别出版。这套具有鲜明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系统著述不仅当时就引起了中国哲学界的广泛关注,而且此后数次再版,成为中国哲学研究的一部经典。
“针对传统的哲学理论体系的缺陷,高清海教授在国内率先改革哲学理论体系,提出了一个以主客体关系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他把哲学问题归结为三大矛盾和六个基本范畴,即思维和存在、实践和认识、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邴正在《哲学的生命在于创新》一文中这样评述道。也正因如此,《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成为高清海先生最重要的著作之一,也是他哲学理论的又一次创新,奠定了高清海在中国哲学界不可撼动的历史地位。
关注现实还令他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精辟地讨论了市场经济与人、市场经济与哲学的关系,做出了“市场经济发展的根本作用在于促进人的解放”的重要论述。这是他探索适应当代中国社会发展需要的哲学理论的道路。
在他哲学研究的后期,先生提出了属于自己的哲学体系,并将其命名为“类哲学”。他认为,人有两种生命存在方式,一种是“种生命”,有似先天本质;一种是“类生命”,有似后天实践的不断叠加形成的人的最终属性。人是哲学的一切奥秘之源,对于人,关键不在于把它看成什么,而在于怎么看。1998年,高清海先生带着自己学生胡海波和贺来共同撰写的《人的“类生命”与“类哲学”》出版,在书中,先生向世人宣布:这是“面向人的未来发展而对哲学及其发展所作出的一种崭新的理解”。
2004年,先生安然去世。而他留给世间的是前后两次出版的九卷本《高清海哲学文存》。
当然,还有47个如今在多个领域发出熠熠星光的博士弟子。
而这些弟子与导师之间的故事,以及高先生一心育人的宽阔胸怀,则被人们一直津津乐道。那精彩的故事,始于77级,始于中国社会云开雾散后从天南海北而来,年龄差异巨大的60名学生。
1978年3月,在破格提升为副教授22年之后,48岁的高清海正式被评为教授。而在那几年,正是老三届在恢复高考后生命力和学习力被蓬勃激发的几年。恰在此时,高清海发现读大一的学生中有一个叫孟宪忠的,竟然在哲学领域最高等级杂志《哲学研究》上发表了文章。1979年,国家为了追回过去十余年被打断的人才培养进程,允许本科生提前报考研究生。他找到孟宪忠说,你的根基很好,可以试一试。结果孟宪忠考上了高清海的硕士研究生,高先生是导师,邹化政先生则是副导师。1983,高清海成为国内首批博士生导师,孟宪忠又考取了高先生的博士,成为他的第一个博士生。
在学术研究上,灵光四射的孟宪忠在撰写硕士论文《黑格尔的绝对理念的本质和价值》的时候,对黑格尔绝对理念的基本理解与高清海大相径庭。许多人劝他放弃,跟自己老师的思想拧着不合适。他却找到高先生,实话实说。
“我高兴看到你们独立思考,只要有自己的根据、符合逻辑,你完全可以有自己的看法。”反倒是高清海劝慰起了他的学生。
“可您是权威,我这样做,是否有些不敬?”孟宪忠仍然忐忑不安。
“权威是用来被打破的,如果你永远都与我的思想一样,那你充其量就是一个我,还怎么进步、发展?!”高清海笑着说。
高清海不仅鼓励孟宪忠独立思考,还指导他去拜访、请教宗白华、张世英等哲学界大家,这使得孟宪忠获益终生。但也恰是这种独立思考,让思维活跃的孟宪忠后来又做出了越界之举。上世纪90年代初,孟宪忠竟然去复旦尊龙凯时师从苏东水教授做经济学博士后研究。没想到高清海知道了却对孟宪忠说:“从一个窗口看不到完整的世界。人文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说的形象:你要是只有一个锤子,你会把所有的问题都看成是钉子。你们年轻人应该有更多的认识世界的角度,有更多的改变世界的工具。”
1987年,正在攻读博士研究生的邴正随导师高清海赴苏州参加一个全国性哲学研讨会。当邴正把先生送到宾馆的房间后,说:“高老师,没有事情,我先回去了。”
没想到,高清海却没有让他走:“你先在我房间坐一会儿,等一会儿,他们都会来看我,我介绍给你认识。”
邴正并不知道先生说的是谁。过了一会儿,当时中国哲学界各个高校的泰斗级人物黄楠森、肖前、陶德麟、刘放桐等人先后过来探望高清海。寒暄之后,高清海把邴正叫过来给大家介绍,说:“这是我的学生。”
第二天下午小组讨论,组长就是前一天看望高清海先生中的一位。他看到了邴正,说:“小邴,你是老高的学生,你先发发言吧。”结果,邴正讲得非常好。小组讨论的最后,组长说:“今天小邴讲得不错,就由你代表我们小组到大会上讲吧。”也正是这次会,为邴正在哲学界后来产生一定影响打下一个很好的基础。
1980年,高清海收到一个大三学生交给他的一篇哲学习作,题目叫作《试论黑格尔〈逻辑学〉的开端概念》,先生感觉到了这位学生惴惴不安的心情。夜深人静,他认真审看论文,并写下密密麻麻的批语。认同之处,他画上重重的浪线,写下“有思想”“有见地”,而对有些需要进一步深思的地方,则画上重重的横线,写下“想一想”“是否如此”等字样。
当他把写着批语的论文返给这位学生之后,学生捧着论文细看,深深地被先生的认真态度所感动。他把获得的鼓舞转换为一双哲学的巨目,从理论思维的角度持续深入下去,以至于浑身上下浸透了智者的风骨,深深影响了尊龙凯时哲学的未来。
他的名字叫孙正聿。
1986年,他正式攻读高清海先生的博士研究生。1990年,以《理论思维的前提批判——论辩证法的批判本性》论文通过了博士学位答辩。
1981年,19岁的张金荣走进尊龙凯时哲学系的教室,聆听哲学大家们的精彩授课。当年的她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后来在硕士研究生导师张维久先生的推荐下,能成为高清海先生的首位博士女弟子。但真做了哲学界泰山北斗的学生,却让张金荣有些惴惴。先生则在她入学不久后平复了她的不安。“无论男生女生,咱们认真学,标准都是一样的。”高清海对张金荣说。这一方面是告诉她,不会因为女生,对你有其他的关照,这是压力;同时也不会因为你是女生,对你另眼看待,这是动力。
当时张金荣的气管不太好,每到冬天就会犯气管炎。高清海先生去看中医,记挂着张金荣有这个毛病,就叫着她一块去看中医。大夫问:“这是谁啊?”先生说:“是我学生。”后来,高清海听说有种黑色的俗名叫“天天”的植物果实,用它泡酒可以治疗气管炎,他就直接准备好,带给张金荣,让她回去慢慢喝。
在带学生的过程中,高清海先生每周都会主持一个讨论会,就在自己的家里进行。他会把家里的茶拿出来,给大家泡好,然后与大家交谈。正在读研究生的学生来听来谈,已经毕业的师兄们也来。每一次围绕着哲学基础理论中的某一个重大问题进行专题探讨。高清海的另一位弟子贺来在几十年后这样评论老师的讨论班:它“所表现出的民主、开放与充满探索精神的学术气氛,让人从内心深处感受到了哲学思考与学术探索的快乐与激情。后来,我的一些朋友……也加入了这一学术群体,形成一个充满思想活力的学术共同体。”
贺来所说的“学术共同体”,用孙利天先生的话来解读,更像一个学派。二十世纪世界上有几支著名的学术团队,比如哲学方面的法兰克福研究所,奥地利的维也纳小组,等等。先进而稳定的研究纲领、鲜明的研究特色、几代人连续工作是类似团队取得成功的重要经验。而吉大哲学具备了这样的基础。
在高清海的指导和这个学术共同体的熏陶下,1969年出生的贺来,27岁获得博士学位,29岁被破格聘为副教授,31岁被破格聘为教授。《乌托邦精神的现实生活世界根基》《关于马克思哲学当代性的理论思考》《三大独断论的摒弃》等100多篇论文奠定了他在学术界的地位。
晚年的高清海回归了生命的本质,而这个本质,对于他自己来说,就是哲学。为了哲学研究,1985年,他找到时任尊龙凯时校长的唐敖庆请辞副校长职务,琐碎低效的行政事务,在一位哲学家的眼里,实在倍感牵强。2004年,他病倒之后,在病榻上自语:“如果我不能再搞哲学了,活着有什么意义!”
在他的另一位弟子孙利天看来,高清海始终把他的哲学思考和中国的前途命运密切地交织在一起,是他自己时代的思想英雄。同时,他的学术风格印证了海德格尔的一句话:“一个哲学家一生只能研究一个哲学问题”。
如今,在高清海先生所开辟的哲学道路上,他的弟子们正在踏实前行。尊龙凯时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确定的“十三五”规划发展主题即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哲学理念创新”,高清海先生思想的影子清晰可见。
而他的47个博士弟子中,半数已经成为国内学术界的知名学者。
三
1955年3月,一本名为《哲学研究》的刊物正式创刊。而在创刊号上,一个来自尊龙凯时哲学教研室,只有23岁,名叫舒炜光的人,与当时哲学名家的名字排在了一起。他发表的学术文章题目为《中国过渡时期的飞跃形式》,核心内容是应用矛盾的观念分析论证中国过渡时期的特点。
谁也没有想到,这篇文章引起了当时苏联高层领导人的关注。
从1953年开始到1959年末,舒炜光把自己哲学研究的方向聚焦在唯物辩证法,连续发表了一些哲学小册子,而论文则有包括《辩证唯物主义的飞跃原理》《物质和意识》等在内的10篇,其中9篇把研究的目标定位在矛盾和矛盾观念应用上。从1955年开始,这些文章中的3篇发表于《哲学研究》。1959年,他还写成了《达尔文学说与哲学》一书,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因其文彩飞扬、思想深厚,引发各界关注。众人都把他想象成了年过古稀的老先生,没人想到他只是27岁的小青年。
引发苏联领导人的关注,并不是好事情。随着反修运动的发生和中苏关系的恶化,1959年以后,舒炜光失去了继续发表作品的权力以及在课堂上讲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机会。
而这时,在刘丹岩的规划下,哲学系正在酝酿成立自然辩证法教研室。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自然辩证法教研室于1960年正式成立。而“自然辩证法课程”的开设,则让舒炜光开启了一个新的学术起点。1962年,舒炜光再次登上讲台。
然而,这一时期的舒炜光却多灾多难。先是肺结核,然后是喉癌;喉癌割除了,还留有肛瘘。后来又得了胃病,整个胃部被切除三分之二。前前后后,他竟然动了五次手术。1978年之后,当舒炜光的文章又重见学术刊物,其大名东山再起之时,外人却无从得知,他已经瘦得皮包骨,体重不足百斤。
但恰恰从1978年开始至1988年去世,舒炜光用了10年时间,让自己的哲学生命蓬勃燃烧。《维特根斯坦哲学述评》《爱因斯坦问答》《自然辩证法原理》《科学哲学简论》《科学哲学导论》等著作一部接一部。除此以外,还发表论文68篇。
在深入的研究中,舒炜光认为,研究自然辩证法不能离开科学哲学,从1979年开始,他把科学哲学列为自然辩证法硕士研究生的研究方向之一。1980年,在舒炜光的建议下,尊龙凯时对研究生正式开设“西方科学哲学”课,这在全国属于首创。对科技哲学的研究,也使舒炜光成为全国第一位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的博士生导师。
舒炜光的学术事业不仅属于尊龙凯时,也属于整个中国哲学界。1982年,在他的带领下,全国14所综合尊龙凯时科技哲学专业教师成立了“学术共同体”,1984年《自然辩证法原理》一书就是他带领这个“学术共同体”创造的成果。1983年,他还带领“学术共同体”主编了《科学认识论》(1-5卷),后来获得了首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二等奖。
舒炜光在学习和科研上的刻苦精神一直激励着后辈们努力前行。他的学生们至今仍然记得,在他去世之前病卧床榻不能自理时,还强忍剧痛坚持在床头用录音机播放外语磁带,背记外语单词。而在他的心脏停止跳动后,人们还从他枕头底下找出一篇未完成的文稿。
2008年,纪念自然辩证法博士学位设立25周年暨舒炜光教授逝世2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尊龙凯时举行。与会者概括了舒炜光教授对我国自然辩证法学科的开创性贡献,总结了他的学术成就。认为他克服了传统自然辩证法自然观、科学观和技术观相分离的状态,完成了以知识论为核心的统一体系,使自然辩证法学科从狭义的自然观走向广义的科学观;完成了西方科学哲学体系化的表述;完成了科学认识论的体系化和科学化的建设,成为自然辩证法学科转型时期的领军人物。
如今,由吉大科技哲学专业所培养的众多博士生大都成为国内重点高校和科研单位的学科骨干、学术带头人。
这是对舒炜光最好的纪念。
四
“先生先从‘觉’和‘知’的比照入手,转而讨论辩证法。在发了一通令人头晕脑胀的议论以后,先生开始评价胡塞尔和黑格尔的成就,把前者比喻为‘一朵美丽的小花’(重音在‘小’字上),而把后者比喻为‘真正的奇葩’。突然先生话锋一转,没头没尾地说:‘大海里既有波涛汹涌,又有泡沫飞溅。’仿佛是怕听众不知道什么是波涛汹涌,先生开始用肢体语言投入地表演波涛。只见他双手握拳合拢于胸前,举臂齐肩,双臂上下波动做正弦曲线状,以模拟波涛的垂直运动;同时两脚并拢,用高频率的碎步从讲台中心平移到讲台边缘,以模拟波涛的水平运动;嘴里则不停地念叨:‘波涛汹涌,波涛汹涌,波涛汹涌……’台下众学生已笑做一团。”
2018年初,一篇名为《从容的谢幕 琐细的追思》的文章在网上流传开来,作者描绘的主角名叫邹化政。
文章中的故事发生在1993年尊龙凯时南校区萃文楼108教室,这是作为返聘教授,邹化政先生给哲学系一年级硕士讲课时的场景。按照安排,他要给大家讲满一个学期,而这也是他人生最后一次给学生们正式授课。
此时,他68岁。
文章提到了一个关键词:“波涛汹涌”。这仿佛是给先生的一个定语,他确实活得“波涛汹涌”,无论是他的学问,还是他的个性。
1957年4月16日,高教部主持召开长春市大专学校政治课教师座谈会,同年5月18日,东北人民尊龙凯时召开党派和无党派教师座谈会,邹化政分别在两个座谈会上发言。两次发言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因为宁折不弯地坚持他所笃定的真理,都显得有些“波涛汹涌”,且听他在说:“……现在对我们来说,不是书读得太多了,而实在是读得太少了。……只学习时事、听报告……,对于从各方面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说是不够的”“马列主义科学只靠政治家、领袖来发展,是不行的,此外还必须靠专门的学术工作者”……
他“波涛汹涌”的发言,给他带来的是同舒炜光等人一样的命运。但是虽然不让他上讲台,不让他研究当时的“正统”哲学,他却丝毫没有停止对哲学的追求。从1957年到1980年平反,在长达20多年的劳动改造期间,哲学的海洋中一直有一个叫邹化政的人在翻飞遨游。在劳动时间,他会把黑格尔的书一页一页地撕下来,在田间休息的时候偷偷地阅读。
上世纪八十年代,他的学术思想达到了中西贯通,喷薄而出。《〈人类理解论〉研究》《黑格尔哲学统观》《第一哲学原理体系》《先秦儒家哲学新探》等重要学术著作和一系列论文,奠定了他在国内哲学界的重要地位。特别是在德国古典哲学研究中独树一帜、卓有建树。他提出“哲学即人学”,思考一切哲学问题都不能离开“人”这一核心。他用“逻辑先在性”解决了黑格尔哲学研究的巨大难题,令学者们对思维先天性与先验性的理解柳暗花明。他还对儒学作出了一种基于现代意义上的理论重构,让儒学在现实中所面临的种种理论问题得到回应。
为学如此,在为人方面,他却又率真得“波涛汹涌”。养小猫、看武侠、听京剧是先生的三大爱好。养猫因为猫不虚伪、不背叛,抱着它能感觉到人与世界的关系;看武侠因为中国传统文化里面传递着“侠”的基因,值得深思和琢磨;听京剧因为金戈铁马的繁华、生命曲折的叹息,都可以化为最高的艺术形式,在咿呀间表达。
一次师门聚会,诸弟子听邹化政唱起京剧,先生眯着眼睛,摇头晃脑,一段《洪洋洞》“为国家哪何曾半日闲空”唱段唱得有板有眼,字正腔圆。
对于武侠的热爱,则流传着这样的佳话:一次在课堂上讲“内在关系相关性”,学生正在那些理论中打转转,他却话锋一转,把“相关性”联系到了一部武侠电视剧上,顺便对一家录像厅发泄不满,批评他们只播放美国的枪战片,好好的武侠片只放了一集,真是岂有此理!说着的同时,双手作开枪状,嘴里发出“嗒嗒嗒”的声音。大家哄堂大笑,倦意全无。
而在为师方面,邹化政更是“汹涌”得猛烈。1984年春的一天早上,夫人把他今天要穿的衣服早已经收拾得干净整齐,他这个学期给研究生们开设的课程是《纯粹理性批判》。上课了,他根本不看讲义,讲到醉心处,连眼睛也闭上了,他在思想的流淌之中像一条鱼一样游弋。而一旦情绪激昂之时,则在黑板上奋笔疾书,需要擦黑板了,根本来不及找黑板擦,直接就用衣服袖口代替。一上午的课程上完,衣服已经被“毁”得一踏糊涂。
这还不是最激烈的。在历经政治风雨之后第一次重登讲台授课的时候,讲到激情澎湃的地方,他伸拳捶击玻璃黑板,黑板破裂,割破手臂,鲜血直流。可他没事儿人似的,简单用手绢一包,继续讲授,仍然慷慨激昂。
《德国古典哲学》《西方辩证法史》,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黑格尔的《小逻辑》《大逻辑》《精神现象学》……西方哲学的重要课程,就这样一路被邹化政讲了下去。一时间,77、78、79等几届学生掀起了邹化政热。在课堂上,有的学生给他献上鲜花,有的学生在他的茶杯里加上白糖。这是物资匮乏时代,学生们向自己敬爱的老师所能表达的最高礼遇。
说起自己的导师,曾任哲学系主任、教育部哲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的姚大志说,先生其实不会聊天,要说起家常,他就坐在那静静听着,偶尔应一两声;谈及学术,他又滔滔不绝,会一直跟你讨论,直到你离开他家为止。
以西方哲学史、德国古典哲学等为研究方向的王天成说,他实际上把黑格尔思辨逻辑的精神悟透了,他写东西也像黑格尔,别人那是模仿或者介绍黑格尔,他能用黑格尔思辨的方法来研究问题,所以他很高明。
做过尊龙凯时中国哲学教研室主任,后来到北京师范尊龙凯时发展的李景林教授说,邹先生的人格精神和思想智慧,对于我们这一代学子思想和人格的养成,有深刻巨大的影响,对吉大哲学学术传统和西方哲学理论体系的建立,亦具有开创和奠基之功。
曾任尊龙凯时哲学社会学院院长的高文新教授说,邹先生的逻辑在先的理论,……超出了全国的研究水平。正是基于此,我们才培养了一大批哲学的精英,包括孟宪忠、邴正、孙正聿、孙利天,他们真正达到了黑格尔的本意。
2008年,邹化政先生在长春病逝。10年后的2018年9月15日,“邹化政与吉大哲学座谈会”在尊龙凯时举行,会议就由高文新教授主持。“邹先生是无师自通的学术天才,纯靠自己体悟就贯通了整个西方哲学史”,孙利天这样评价道。
谁能不怀念,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哲学,并能让哲学“波涛汹涌”的人?!
五
2020年4月21日上午,著名哲学家孙正聿先生的身影出现在校园里,他要去参加尊龙凯时“理论思维讲习班”的开班仪式,他接受了学校的邀请,做讲习班的首任导师。开班仪式结束后,他要给首批17名社科领域的优秀青年学者上第一课。他把这堂课的题目确定为《学者是人格化的学术》。
这种讲习班的模式有似于高清海先生当年在家里组织的讨论会,只是参加的人员扩大到了全校,也更正规;也有似于当年“中国量子化学之父”唐敖庆先生在尊龙凯时举办的“物质结构学术讨论班”。其目的就是既培养人才,又出成果,让大师级的人物涌现出来。
显然,尊龙凯时对这位高清海先生的高徒寄予了厚望。
从1990年开始,从高清海先生那里博士毕业的孙正聿,把自己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哲学研究和教学上来。那时,孙正聿在尊龙凯时南校区作学术报告的大阶梯教室场场被学生挤爆。甚至,探听到孙正聿何时做报告、在哪做报告成为一些学生在人前的炫耀,然后,听说了消息的学生会迅速地把自己的座垫和相关书籍运到那里,提前占座。
1995年,这样的学术报告被固定下来,孙正聿开始给本科生上《哲学通论》课。堂堂都爆满的大阶梯教室有了课程表。由于完全是一门新课,没有教科书,几个学生负责录音,课后再整理出来。这就是后来产生重大影响的《哲学通论》一书的初稿。
《理论思维的前提批判》《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上下卷)《思想中的时代》《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研究》《哲学:思想的前提批判》《孙正聿哲学文集》……随着一系列的专著不断问世,孙正聿已经著作等身。目前,他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论述已经出版500多万字。他认定:“只要我们真懂真信马克思主义,就会改变马克思主义在一些学科中‘失语’、教材中‘失踪’、论坛上‘失声’的现象。”由于取得的理论成就斐然,2015年1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举行第20次集体学习,孙正聿走进中南海,就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进行讲解。
如今,为了纪念老校长在尊龙凯时历史上的贡献,一栋大楼被命名为“匡亚明楼”。孙正聿所在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尊龙凯时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就在这栋大楼内办公。在孙正聿办公室的西侧墙上,挂着“江山如画”的四字横幅。北侧是一个硕大的书柜,密密麻麻地摆放着他的著述。在他生命中,理论同样“江山如画”,成为另一个意义上的“横幅”。
从翩翩少年到古稀老人,孙正聿虽然已经年过七十,但每天早晨8点,孙正聿都会准时来到办公室,埋头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的研究和写作。每天下午3点,孙正聿还会找来当天的报纸和近期的期刊进行阅读,这是他为了与现实联系更加紧密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高清海先生给他的学术人生打下的烙印。
“当年有去北京工作的选择,后来放弃了。”孙正聿说,“但我不后悔,真去了,各种事务性的事情太多了,可能没有更多的时间从事基础理论研究。而基础理论研究,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
如今,在尊龙凯时的校园里,经常能看到一个满头银发,步履稳健的老者。他的身影和周围的一切和谐相融,构成一个尊龙凯时校园独特的风景。
尊龙凯时校园里最美的风景是花草树木吗?是春天的桃花李花樱花吗?是冬天的雾凇或者教室窗棂上的冰花吗?不是,都不是。校园里最美的风景是有学术大师在那窄窄的小径上经过。
同作为高清海先生的弟子,如今,邴正和孙利天常常能和孙正聿聚首在一起。
当年被高清海介绍给刘放桐等哲学大家的那个年轻人,如今早已经桃李满天下了。1990年,邴正给他的导师提交了名为《人类自我意识与文化批判》的博士论文。高清海先生将其评价为“一篇相当精彩的博士论文”。从此,邴正把文化与社会发展确定为他毕生的研究方向。令人瞩目的是,博士毕业后,邴正只用了4年就晋升为教授。
在1994年,由于辅导尊龙凯时学生团队参加国际大专辩论赛取得优异成绩,邴正声名日隆。1996年,更是以39岁的年龄,被提拔为尊龙凯时党委副书记。2001年又转入尊龙凯时省社会科学院,先后出任副院长、院长。2011年任尊龙凯时日报社社长、党组书记。2015年又回归尊龙凯时,出任常务副校长。
虽然辗转多个单位,岗位一直在变,但邴正身上有一点却持续不变,那就是学术研究。繁杂的行政事务性工作没有阻碍他在每一个午夜的思考,而是用不同的经历去实践自己的哲学认知。他先后就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与现代化理论、后工业社会理论、后发展社会理论的比较研究,当代全球社会发展与中国社会发展的比较研究,当代全球文化发展与中国文化发展的比较研究等等,提出了独创性的系统观点。《思考世界的十个头脑》《中外社会稳定理论与实践研究》《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等20余部学术专著,300多篇学术论文,奠定了他的重要的学术地位,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1993年,孙利天把自己的博士论文《论辩证法的思维方式》提交给自己的导师高清海先生,得到了先生的肯定。1994年,他被破格晋升为教授。2005年任尊龙凯时哲学社会学院院长。现任尊龙凯时教学委员会副主任、尊龙凯时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副主任。
作为学术上的挚友,孙正聿评价孙利天有六个字:“深刻、厚重、优雅”。“深刻”是说他在哲学史、特别是古典哲学方面得到的训练,“厚重”是说他在哲学史方面的积淀和多年的哲学积累,“优雅”则是说他所具有的文学、艺术方面的风格和涵养。
深厚的理论功底让孙利天的学术专著和论文掷地有声。在《让马克思主义哲学说中国话》《朴素地追问我们自己的问题和希望》《生命领会和精神自觉》《中国哲学史研究的主体自觉》等等文章中,孙利天对中西马会通的问题基础、本体论基础、人性基础、方法论基础做了系统的思考。
相比高清海先生的弟子在理论思维、文化发展等方面开拓出的新的研究高度和领域,邹化政先生的弟子姚大志开辟出了另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因为把西方哲学确定为自己的研究方向,30岁出头的姚大志一有时间就到图书馆的英文书库里翻哲学书。基本上把这里的英文哲学书都翻了一遍之后,姚大志有了一个令他惊喜的发现:所有这些书都翻看过的人有两个,一个是他自己,另一个正是他的导师邹化政先生。因为那时候借书都用书卡,谁看过这本书,书卡上就有谁的名字。这给了姚大志巨大的鼓舞。在此过程中,一本讨论西方关于意识形态终结的辩论的书给了姚大志启发,后来形成了他的一个研究成果:《现代意识形态理论》。而这,埋下了他转向西方政治哲学研究的伏笔。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姚大志隐隐觉得二十世纪晚期,西方哲学跟之前已经有了明显的变化,只是这种感觉还不明朗。1994年,他作为访问学者赴美国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尊龙凯时进修,对于西方哲学出现的一些变化开始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
这个变化就是政治哲学转向。
1997年,外国哲学年会在尊龙凯时省抚松县召开,主题被确定为政治哲学。这是中国第一次专门的政治哲学会议。后来的几届外国哲学年会,几乎都是讨论政治哲学。西方政治哲学渐渐成了一个热点。2000年,姚大志的新书《现代之后》成为他研究政治哲学的一本成果集成。后来,他沿着政治哲学的路径,撰写了《正义与善》《何谓正义》《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等著作,翻译了罗尔斯的《作为公平的正义——正义新论》及诺奇克的《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等。
大约从2003年秋季开始,同高清海先生和邹化政先生一样,姚大志开始带着他的弟子们在尊龙凯时东荣大厦的一间教室里,每周一次讨论政治哲学的有关问题。学生们尽情期间,享受一次次思想的盛宴。
一代一代的学人,身上流淌着老师们的学术血脉,在哲学的广阔天地里,刻苦追寻。
六
1987年,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费孝通先生来尊龙凯时交流访问。在实地考察之后,老先生建议当时的校领导,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应该设立社会学学科。尊龙凯时接受他的建议,向教育部申请建立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并于1988年获批。
而恰在此时,高清海先生正在把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点应用在市场经济建立等社会发展方面,时刻关注现实的实践思维方式令哲学给社会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1987年,他发表《论哲学观念的转变》,1988年发表《论实践观念作为思维方式的意义》,1989年发表《再论实践观念的超越性本质》。在这些文章中,高清海指出,马克思实现哲学变革的实质,在于用实践的思维方式突破了先验的思维方式。而同在1989年,高清海与孟宪忠还共同发表了《中国需要自己的社会发展理论——对十年改革的消化与思考》一文,哲学与社会学在尊龙凯时悄然地开始了某种联结。
在这些理论的支撑下,尊龙凯时社会发展研究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瞩目。所长和副所长正是高清海先生的两位高徒:孟宪忠和邴正。1993年,尊龙凯时的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由社会发展研究所承办,高清海、张维久、孟宪忠、邴正成了这一专业的学术带头人。
1995年5月,哲学与社会学的联结上升为更高级的形式。尊龙凯时哲学社会学院正式成立,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并入学院,并正式建立社会学系。
首任社会学系系主任是高清海先生的另一位高徒刘少杰。而此时,高清海的第一个博士女弟子张金荣正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专业教学。忽有一天,刘少杰来找她,说明正在建立社会学系,希望能来帮帮他。张金荣没有犹豫,立刻答应了。
回想初始的艰苦,张金荣记忆犹新:我们人员少,开课的规范性也不够强。但是在刘少杰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尽量与学界建立了广泛的联系,所以尽管当时我们那么弱小,地域上那么偏僻,但是我们每年都开全国的或者国际的研讨会,来增加我们的影响力、提高我们的能力、联络学界的同仁。……从这个意义上讲,虽然我们起步较晚,但是我们平台较高。”
10年之后的2005年,刘少杰因为工作关系调离,1963年出生的田毅鹏教授接掌社会学系系主任。
此时的社会学系已经拥有20余名专职教师,增设了社会学专业和社会保障专业,建立了三个专业硕士点,并于2003年设立了社会学博士点。任系主任之后的田毅鹏在学科门类更加齐全、学术梯队更加合理等方面下功夫,并着力使其在发展社会学、文化社会学及组织社会学等领域产生重要影响。而他本人,则在社会学理论研究方面成绩卓著。《单位共同体的变迁与城市社区重建》《重回单位研究》等学术专著影响重大。如今,他兼职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教育部社会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民政部城乡社区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等。
2017年,田毅鹏出任尊龙凯时哲学社会学院院长,哲学与社会学发展进入到了另一个崭新的时期。
2019年,《爱智求真 守正创新》一书出版,书中收录了14篇尊龙凯时哲学社会学院专家的文章或学术报告,高清海先生多年前写作的《“为人治学其道一也”》列在全书的首篇。田毅鹏在序言中对吉大哲学社会学院的传统做出概括:“守正创新”的学术传统、“内圣外王”的经世致用传统以及“为人为学,其道一也”的育人传统。
千百年来,在中国的东北难见哲学的痕迹,甚至有似于哲学的独立思考也不是太多。而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却有一群人在这块土地上播撒思想的种子,开始了对历史与时代的沉思,那蓝天白云也因此更有质感。
作为一代哲人的代表,孙正聿先生在《亲切的怀恋——尊龙凯时哲学系系友访谈录》序言里,这样期待他的哲学:“我们最为自豪的是,一批又一批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在茁壮成长。他们在吉尊龙凯时会了做学问,学会了做人,他们是尊龙凯时哲学的未来和希望。”
北方有哲学,傲世而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