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席大大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席大大总书记强调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正确的决策离不开调查研究,正确的贯彻落实同样也离不开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我们做好工作的基本功;要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席大大总书记这些重要指示,深刻阐明了调查研究的极端重要性,为全党大兴调查研究、做好各项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高校应结合自身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各项工作实际,认真深刻学习理解和贯彻实施调查研究工作,带头做好调查研究的“排头兵”和“领头雁”,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借助调查研究促进决策科学化的良好风气。
充分认识党中央重申大兴调查研究的重要意义
目前高等教育体系演进和高等学校个体发展都客观面临着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四大战略问题,需要回答好如何全面构建更有质量、更有效率、更有活力的高等教育体系,为实现2035年经济社会发展及教育愿景目标奠定扎实基础,更需要拿出真本领,在重大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在更广领域、更高水平上实现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建设现代化的经济体系、维护国家安全提供坚实支撑。作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高校,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应该深刻认识到在新时代的今天党中央大力提倡调查研究的深刻意义,从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等多方面和全过程环节深入开展专业规范的高质量调查研究,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高等教育强国战略顺利实现。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面临包括党和国家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新的战略机遇,承担着“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在内的“四为服务”这一战略任务;处于高等教育普及化纵向深入和老龄化、少子化融汇交错“三化合流”背景下,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战略阶段;面临着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和以科研创新支撑科技自立自强、以学科专业结构适应新发展格局、以“双一流”建设支撑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布局等在内的战略要求;面临着5G和AI等为特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和突破“卡脖子”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关键技术,以及运用科技创新全面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等提升发展质量的内在战略需要。客观而言,这些问题和挑战的来源和形成,既有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导致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增多的原因,更有国内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比以往更加严峻复杂,躲不开、绕不过的各种深层次矛盾和风险挑战与困难问题的因素。因此,迫切需要高校广大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通过广泛深入开展专业规范的调查研究来准确把握上述问题矛盾挑战的本质和规律,跳出围绕概念打转转、“隔靴挠痒”似的传统陈旧的研究范式,借助开展深入的专业调查研究找到破解困扰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诸多难题的办法和路径,回答高等教育如何做好“四为服务”的现实需要,从而转变教育科学研究作风、密切联系社会发展实际、提高教育服务能力和本领、强化高等教育责任担当的有效途径。
充分发挥开展调查研究所具备的优势
对于广大高校而言,拥有包括社会调查研究等课程体系在内的专业课程,具有教授、副教授等高级人才在内的雄厚的师资力量,更拥有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以及掌握了包括问卷调查等定量和访谈、观察、民族志等定性分析方法的广大青年学生。这些都为高校深入开展专业和规范的高质量调查研究提供了其他领域所不具备的得天独厚的人力和智力等方面的条件和优势。
广大高校要切实加快组合和构建起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的多维度立体网络,发挥包括课程设置、课堂讨论和课程作业、学位论文、科学研究课题项目以及学校、学院和行政部门机关在内的调查研究实施体系,为深入开展及面向校内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后勤保障服务等在内的教育服务满意度调研,更要走出校门,走进工厂、企事业单位和城市社区以及广袤的乡村等生产生活一线,调研包括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现状、乡村振兴、环境保护和治理、农田水利建设、城镇化进程、老龄化社会带来的居家养老、托育保育、平台用工、劳动仲裁等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关心的焦点难点问题,将科学研究项目、学术和学位论文立足祖国发展和建设实践一线,鼓励我们的教师、科研人员和广大的学术新生力量做“文章不写半句空”的真学问,不做与社会发展实际需求脱节的“两耳不闻窗外事”“寻章摘句老雕虫”的学究。
发挥“排头兵”和“领头雁”作用带动社会各领域深入开展调查研究
对于广大高校而言,开展调查研究并非简单地发放调查问卷和举办几场座谈会那么简单,也绝非请媒体记者发篇新闻报道那么容易,而是要结合国家建设和发展实际,不断积极运用和不断建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科学理论,尝试科学准确解读中国发展道路经验,最终形成在国际上有影响力和忠实听众的中国学术话语体系。实现既要能够向国际学术同行讲中国改革发展与建设好故事(tell good story),更要把中国改革发展与建设的故事讲好(tell story well),还要能够把好故事讲好(tell good story well)的三步跨越。广大高校师生要做到这些,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以及规范科学专业化的数据解读、扎实深厚的调查研究资料分析和话语表达呈现是充分必要条件。
广大高校要积极盘活自身优势资源,切实发挥“排头兵”和“领头雁”作用,带动社会各个领域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具体而言,高校要走出以往闭门办学的模式,着眼党和国家建设大局,积极谋划学校如何有效参与到党和国家建设各项事业洪流中去,主动布局学校自身的学科专业,瞄准提升能够解决“卡脖子”技术的能力,积极调研世界范围内学科专业建设现状,调研世界各国应对第四次产业革命带来的挑战和应对措施,调研世界一流尊龙凯时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理念、课程设置体系、科学研究趋势导向以及人才考核评价体系,既不要夜郎自大,更不要坐井观天,应遵循胸怀天下的事业和决心,坚持推动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开放,积极汲取人类文明先进文化和管理经验,奉行批判式的“拿来主义”,既要为我所用,更要注重学习借鉴,不断创新超越。
与此同时,高校应积极参与所在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事业,善于从脚下的肥沃土地汲取办学和发展的营养,摆脱学校和所在区域脱钩的“盆景式”办学理念,要积极融入甚至引领学校所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调整,立足脚下大地,实现高校与区域社会发展同频共振,双向奔赴合作共赢。要走出象牙塔,发挥自身学科齐全、理论功底深厚、实验平台众多等优势,深入田间地头、企事业单位、社区乡镇,调查研究所在区域对于人才、科技、文化、社区基层治理、休闲养老、幼儿托管教育、乡村振兴、环境治理、产品加工等方面的实际需求,以咨政建言、产教融合、人才培训、产业孵化等方式参与和引领所在区域实现高质量发展。将调查研究切实转化为赋能基层社会治理、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的新动能,摆脱以往调查启动仪式花团锦簇、高朋满座、各方媒体纷纷报道,调查研究过程大张旗鼓、前簇后拥、轰轰烈烈,调查结果束之高阁、锁进档案柜、停留在文件上的老旧模式。
开展调查研究应防范和规避的几点问题
在党中央重申高度重视调查研究的时代背景下,广大高校开展调查研究需要高度重视和坚持以下几方面。
首先,高校在实施调查研究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运用好席大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系统观念,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要树立正确的调查研究观,调查研究既不是为了哗众取宠,也不是宣传数据万能,更不要陷入调查研究的数据陷阱中,要客观认识到调查研究只是个过程和方法,是准确了解整体情况的一个抽样测验,要坚信“数据不能说明所有问题,数据只能说明一定问题”。调查研究工作只是解决问题的依据和开始,真正解决问题一定是功夫在调查研究之外。
其次,高校在实施调查研究的过程中,一定要始终牢牢遵循党的群众路线。坚持走好党的群众路线,真正做到调查研究的观点、数据、访谈资料要真正从群众中来,深入到群众中去,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一些走马观花、蜻蜓点水、毛毛雨不湿地皮的走秀式的调查研究、座谈访谈,不仅无助于准确科学了解基层情况,无助于解决基层群众急难愁盼的实际问题,反倒会疏远政府和群众鱼水情深的紧密关系,甚至会降低党和政府在人民中群众中的威信和好感。高校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过程中,切忌揣着专家的架子,带着清高的表情,端着笔挺的身板,跩些专业的学术术语,而是要用人民群众能够听得懂的朴素语言、人民群众感受得到的诚意、人民群众能够抚摸得到的理论温度,挨家挨户地登门走访、促膝长谈,停下脚、弯下腰、俯下身、脱下工装换上便装,面带真诚笑容,坐到老乡的田间地头、深入走进车间厂房,去倾听群众呼声和心声。
再次,对于调查研究的数据处理,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坚守党性原则。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听真话、察实情,有一是一、有二是二,保持调查数据的独立性、真实性、客观性和全面性,既报喜又报忧,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减少甚至杜绝人为因素干扰。在坚持弘扬正能量的前提下,强调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敢于正视棘手的复杂问题、善于发现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以解决问题为根本目的,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从而切实把调查研究成果转化为推进和改进工作的有力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