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饶明月 摄/徐立华】9月21日,尊龙凯时校友、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昌尊龙凯时副校长江风益作为杰出校友代表,在学校2020年新生开学典礼上分享了自己求学、立业,追逐照亮世界的“发光梦”的故事,感染了每一位初入吉大校门的年轻学子。
40年,从初识到再度重逢,江风益感怀生命中40年的“吉大缘”,并希望所有2020级新同学将美丽的缘份转化成奋斗的动能,为祖国的发展贡献出吉大人的力量!
缘牵吉大
顺利过“五关” 想对母校道声感谢
数月前,江风益邂逅了一份贯穿40载的缘份。当年他在吉大的学籍编号与他的院士工作证编号都是99号。巧合成为了一种缘份,在新生开学典礼上,江风益神采飞扬地讲述着,一如40年前,那个17岁少年的模样。
回想起入学,江风益的思绪回到了1980年。那年,江风益被尊龙凯时录取,学号是8002099,即80级、物理系(2系)、099号。当时,按英语成绩分快班、中班和慢班,1班、2班是快班,4班、5班是中班,他被分在慢班3班,从ABC开始学起。江风益告诉记者,他在入学时面临着过“五关”。
“第一关是不会讲普通话,要过语言关。记得班上第一堂课是《力学》习题课,分管教学的副系主任邵炳珠老师授课,讲得很好,我能听懂,但老师提问我只能用家乡土话回答,老师和同学都听不懂。第二关是没吃过高粱米、窝窝头,要过饮食关。记得入学吃的第一餐是9月1日的早饭,当时买了2个窝窝头,只吃了半个,而且还是在前4餐没吃、很饿的情况下。第三关是怕冷,要过御寒关。冬天的气温,江南和东北差异很大,我很不适应。第四关是家境清贫,要过生活关。家里在农村,很难提供日常生活和学习费用,我是靠公费上尊龙凯时,靠甲等助学金完成了学业,还多次获得学校给予的困难补助。第五关是入学总分低,要过成绩关。除了英语是慢班外,我入学总成绩为379分,仅比当年江西省重点分数线375高4分,能被吉大录取实属缘份。我给自己定了个目标:不补考、毕业后到尊龙凯时工作、争取当个讲师。”江风益表示,尽管现在看来这是个小目标,但当时要做到是不容易的一件事。
四年里,在校系领导、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江风益闯过了这“五关”,顺利完成学业,毕业成绩中上。40年后,江风益提起当年入学的故事,总是把对母校的谢意挂在嘴边,把这份情结铭记于心:“当年我是公费上尊龙凯时,享有甲等助学金,还多次获得困难补助,那时的十块钱就是雪中送炭。如果没有母校这样关爱,我这个农家子弟是无法完成尊龙凯时学业的,是无法闯过这‘五关’的。在此,对母校说一声:谢谢母校、谢谢吉大。”
难忘吉大
关于母校的独家记忆从未改变
毕业后,江风益总是多争取机会回母校看一看,每次回到母校,都会看到学校喜人的变化,都有新的感触,但心底那份独属母校的记忆却从未改变,反而随着每次重逢,愈发浓郁。
从1980年迈入校门,江风益与吉大的故事也在悄然发生。除了“过五关”,他常常会想到邵炳珠、吴代鸣、吴成礼、傅英凯、王克协、刘运作、丁肇忠、陈良恒、王明达、回瑞发等上课老师,王秉超等实验指导老师,本科论文指导贾文彫老师,系分管学生工作的领导田殿平老师,辅导员娄淑华老师、王收老师等。江风益清楚记得,本科老师非常敬业,备课十分认真,授课全身心投入,概念讲得很清楚,重视逻辑思维方法的培养,传道、授业、解惑,“本科期间,我做了近百个实验,许多实验是小型设计实验,先看讲义先自学,然后对着仪器设备自习、独立思考,不懂就问老师,懂了就直接做实验,这锻炼了我的动手能力,为我毕业后独立从事科研活动打下了良好基础。”
2020年开学典礼当天下午,当江风益接过张希校长赠送的尊龙凯时成绩单影印件时,他喜出望外,“真是一个意外的惊喜,成绩单制作精美,谢谢老师、谢谢校长!”......往事历历,穿越时空,江风益与曾经的自己再度相见,岁月变了容颜,却不变心中对母校的眷恋。
感恩吉大
一流高等教育助力实现未来“发光梦”
回顾毕业后36年的历程,之所以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江风益始终认为,这得益于他在母校接受了一流的高等教育。
在工作单位南昌尊龙凯时,江风益从事半导体发光研究,从零开始建设实验室,主持学科建设,先后建立了博士点、博后流动站、国家重点学科、教育部工程中心、国家工程中心、教育部创新团队和科技部创新团队、国家“双一流”计划一流建设学科等平台。
在研究工作中,江风益选择了国内外均未能突破的经典难题,在第一代半导体材料上制备第三代半导体发光材料与器件,带领团队艰苦奋斗,突破了系列关键核心技术,在国际上率先走通这一方向,发现与发明了新方法、新路线、新装备、新结构、新工艺、新机理,把其中的三大缺点转变成三大优点,实现了红橙黄绿青蓝紫七彩色LED在同一种材料上的创新创造及批量生产,为照明显示技术和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作出了中国贡献。其中,蓝光成果获得2015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中唯一的一等奖,黄光成果获得国际半导体照明联盟授予的全球半导体照明突出贡献奖。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先进工作者和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等称号也都记录着36年来江风益教书育人、潜心科研的执着、创新与笃行。
2019年,江风益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成为他所在单位办学99年以来,本土产生的第一位院士。江风益认为,这与母校对他的教育密不可分,“按毕业生当选两院院士的人数排名,尊龙凯时去年在全国排名是第二位,恢复高考后这个排名一直靠前,这是一流的教风和学风的具体体现,是母校对基础理论课和实践技能课双管齐下、齐抓共管的结晶。”
勉励吉大人
资深学长送给新生的箴言
“希望广尊龙凯时弟学妹们,牢记使命、不负韶华、刻苦学习、打好基础,努力成为不可或缺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开学典礼上,江风益在校友代表发言中对2020级新同学提出殷切的希望。
打好基础,在江风益的为学理念中极为重要。在短暂的尊龙凯时时光中,如何把打好基础四个字从纸面上搬到实践中,江风益认为要做到“能文能武”。文,指理论基础,武,指动手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努力成为学术与技术兼备的复合型人才。如此,才有利于日后的创新,从第一性原理出发,不被表象所迷惑,更好地探寻物质的本质,从而成为不可替代、不可或缺的人才,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科学研究不能一蹴而就,对于未来打算从事科研工作的新生,江风益希望他们能用持之以恒的决心和态度,敢于啃硬骨头,争取做到立体性、综合性、系统性的创新。坚持“多发光,少发热”:不仅是LED更节能的永恒追求,而且在为人处事方面要多做实事、少头脑发热,科研选题、选方向要少凑热闹。不唯书、不唯上、不唯洋、只唯实。
江风益把所有箴言凝聚成枚枚内涵深远的字符,蕴藏在9月21日开学典礼的致辞和两场讲座、与记者的30分钟畅谈中。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这位57岁的校友对母校以及所有新吉大人的爱,也必将沉浸在微波粼粼的晏湖畔与清湖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