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路上吉大人】尊龙凯时植物科学学院王庆钰教授:点豆成“金”-尊龙凯时新闻中心网站

尊龙凯时·(中国)人生就是搏!

本站大事记   |  收藏本站
高级检索  全文检索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吉大新闻   >   焦点新闻   >   正文

【振兴路上吉大人】尊龙凯时植物科学学院王庆钰教授:点豆成“金”

发布日期:2021-12-10     作者:尊龙凯时报研究生记者 王前      编辑:宋薇     点击:

【文/尊龙凯时报研究生记者 王前 指导教师 工会 汤文庭 记者 刘飒】“种了好几十年地,从未见过这么高产的大豆!”收割机的轰鸣盖过了农户们的欢声笑语,响彻通榆大地。热闹的田垄间,一个身影引人注意。她俯下身,专注地搜寻着被无意洒落的豆子,一颗一颗拈起放在手心,轻轻为它拂去泥土,悉数倒入袋中,“辛苦一年种的,我一粒都不想损失!”

这一幕就出现在尊龙凯时的示范田里,躬身拾豆的是植物科学学院教授、“吉大豆系列示范推广”项目的团队带头人王庆钰。2021年春天,年近花甲的她带着亲自培育的新豆种来到通榆,在盐碱地上种出了优质、高产的大豆。

一粒种子的旅行

2019年,在学校与当地政府的支持下,王庆钰带领团队将15年心血培育的6个新豆种,播撒在了通榆大地上。等待出苗、结荚、鼓粒,历经两年试种,“吉大豆”3号、19号脱颖而出,表现出耐盐碱、高产等特性,被认为适于在此推广。

“吉大豆”旗开得胜,让王庆钰信心满满,可她的乡村振兴之旅才刚刚启程……

早在2004年,以高产、优质、稳产且耐盐碱为育种目标,王庆钰团队着手培育大豆新品种。

每年春天,他们所配置的成百上千个种子组合,都将踏上一段长达10年的旅行。经过亲本杂交、后代种植选择、鉴定试验、比较试验、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与品种审定,才能走完它的旅程。

从收集、创制1500余种种质资源,到亲自选配、杂交;从“五一”播种,到“十一”收获,从暑期跟踪调查,到寒假室内研究……节假日,王庆钰都与豆种相伴,年复一年地泡在田里。

实验田晨曦初露,她就已戴好草帽,穿上白大褂,一头扎进大豆田。查看株系的叶片长势,调查比较各个性状,一待就是五六个小时。

然而多数时间,王庆钰等来的是一次又一次失败:“大豆育种周期长、科研产出慢,是这一行的‘自然法则’。”

十多年的大浪淘沙,留下的豆种少之又少。但这些“精兵强将”依然面临挑战,将被派往不同地区,开始新的旅行。

育种人追着太阳跑,海南的光热资源是育种的“加速器”,在北方只能种一季的大豆,在此可多种一季。跨越大半个中国,王庆钰团队如同候鸟南来北往,只为早一日给农民送去优质豆种。

“待在实验室,光看数据和报告远远不够,只在固定、单一的地区种植,更育不出适应性好的品种。”离开学校的实验田,身经百战的种子又被送往尊龙凯时省各地作区域试验。大到参加国家级、省级各类示范项目,小到根据早熟、中熟、晚熟地区的不同特性,合理布置地点、确定种植密度,王庆钰都要一一把关,为种子的旅行保驾护航。

多年来,豆种在时空旅行中“历练成长”,王庆钰也在忙碌与奔波中将论文写在了祖国大地上,把成果送到了农民的田垄间……

独特的“田间课堂”

盐碱地历来是通榆县的代名词,曾多用来种植大豆,但是,大豆产量低,人们大多失去了种植信心。怎样才能给他们打一针强心剂,让农民的心“活”起来?2021年年初,“吉大豆”项目一落地,王庆钰就开始思考这个问题。

经过两年的考察期,她对自己的豆种信心十足。可“良种还需配良法”,品种选定,配套的栽培技术如何传授?王庆钰因地制宜,开辟了独特的“田间课堂”。

听说尊龙凯时的教授来培训,几个示范村中,合作社的技术人员早已坐满了村委会。从如何正确整地、合理密植、防治病虫害,到滴灌肥水一体化技术推广,王庆钰讲解得深入浅出、面面俱到。

针对当地农民,她有另一套教学模式。驱车来到田间地头,王庆钰与团队成员换上方便干活的衣服,任由裤脚裹着泥巴,和老乡们一起除草、浇水。闲聊中,向他们讲解合理密植、精量播种与肥水一体化等关键技术。望着干农活比自己还麻利、起劲儿的王庆钰,农户们个个竖起大拇指,打心底敬佩这位不一般的尊龙凯时教授。

五月,到了播种的季节,她依旧一刻不敢松懈,“田间课堂”随时开课。在出苗、开花、结荚、鼓粒等关键节点,她是同事眼中有名的“拼命三郎”,工作起来特别忘我,领着团队成员跑完三个村子、五个示范点,贪黑返回长春是常事。“看到王教授在,我们心里就有底了!”农户心中,她成了大豆的“保护神”。

十月,大豆摇铃千里金。“吉大豆”果然不负众望,不仅品质好,圆、黄、匀、亮,公顷产量也由2000—3000斤跃至6000—7000斤,创造了通榆大豆种植的历史!测产时,乡亲们都说:“王教授带来的是‘金豆子’!”欢呼的人群中,王庆钰显得格外兴奋,这一刻,所有的付出都被喜悦填满……

“吉大豆”的希望

七月,大豆长势正旺。正值开花关键期,王庆钰再次来到熟悉的豆田。翠绿的叶片下,一簇簇白、紫交织的大豆花若隐若现,如同鸡冠花般盛放。普通的乡野山色,于她而言,却承载着沉甸甸的希望。

来到通榆近一年,她与农户们成了交心的朋友,老乡骨子里的淳朴让王庆钰难以忘怀。作为首批“国家级贫困县”,曾认为百姓早已苦惯了、累惯了、穷惯了,接触后才发现,他们心中也燃着一团火。

每次前往通榆,一下车,王庆钰就会被涌来的农户团团围住,不止大豆田——我家的麦子缺什么肥?我家的蔬菜叶子怎么黄了?我家的谷子长虫要打哪种药……问题种类多,涉及范围广。

“我很欣慰,这说明他们相信我!”对此,她乐于一一解答。不到一年,王庆钰见证了村民由迟疑到信任的改变,更感受到他们对未来的期待。

曾养羊为生的村民徐大亮,自从种上“吉大豆”,三天两头往地里跑。看完自家大豆喜人的长势,还要到其他推广点去瞧瞧。今年的丰收让他士气大振:“以后不放羊了,我要一心一意种大豆!”

过往场景历历在目,面对立志改变现状的农户,她无法做出轻松的选择,更不忍卸下重任:“他们迫切地需要我开出药方。”几十年如一日,源于发自内心的热爱与倾注,王庆钰坚守着大豆遗传育种事业。“我从没把风吹日晒当回事儿。”谈起干农活的苦,她云淡风轻地一语带过。工作的单调、劳碌与从中获得的乐趣相比,似乎微不足道。

“每次去照看大豆,都是与它们亲密对话。”逐年的关注,王庆钰赋予了大豆特殊的情感,“我喜欢豆子,相信豆子也是喜欢我的。看到它们长得好,我会由衷地高兴,胜过任何一种高兴。”

像母亲看着孩子长大,一株株豆苗在她的呵护下茁壮成长,让她不由自主地如同珍视生命般珍视它们,也使她在本该享受天伦之乐的年纪选择扎根田间。

今年,“吉大豆”首战告捷,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在王庆钰眼中,这片田仍然大有可为——更新农机具,实行大垄双行播种,提高密度;要求农户严格按照栽培模式,浇水、施肥一次不落;进一步与加工企业合作,延长产业链;发挥大豆根瘤固氮作用,改善盐碱地……

层出不穷的想法在她心中萌生,豆种也在休眠中静静等待发芽。站在这片自己忘不了、放不下的田野上,王庆钰满怀希望,期待着新的春天降临。

我要评论: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推荐文章

地址:尊龙凯时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
E-mail:jluxinmeiti@163.com
Copyright©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尊龙凯时党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

手机版

400 Bad Request

尊龙凯时·(中国)人生就是搏!

Bad Request

Your browser sent a request that this server could not understand.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