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十分重要,每一个主权国家都有自己的宪法。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我国《宪法》规定,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呢?
我国《宪法》序言最后一段规定:“本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可见,宪法为国家的根本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
为什么要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呢?可以将国家类比作人,要想成为一个事业有成的人,就必须做明确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做什么、如何做、要达成怎样一个目标是其中的核心。人尚且如此,一个国家的成立与发展,更是要明确国家要实行怎样的制度、确立怎样的发展目标以及如何达成这个目标,也就是明确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
接下来,我们就来具体了解一下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吧。
一、国家的根本任务的内涵
国家的根本任务指国家基于其性质应当完成的一种根基性行为、责任系属。我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根本任务与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密切相关。
我国《宪法》序言第七段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该规定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道路。
二、国家的根本任务的实现路径
如何实现国家的根本任务呢?这在我国《宪法》序言中能够找到答案:“中国各族人民将继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席大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制度,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治,贯彻新发展理念,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这明确了我国实现国家根本任务的路径设计,以及最终将达成的国家目标,即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三、国家的根本制度的内涵
制度是一个社会要求其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社会制度是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文化制度的统一体,它们直接决定了社会的性质。所谓“根本制度”就是在国家制度中起顶层决定性、全域覆盖性、全局指导性作用的制度。
我国《宪法》第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该条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在我国起顶层决定性、全域覆盖性和全局指导性作用的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是相对于资本主义制度而言的政治经济制度,其基本要素是实行公有制、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四、国家的根本制度的内容
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的根本制度,其他一切制度都是为了坚持、巩固和发展这个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丰富的内容,包含四个制度: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基本分配制度。
(一)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是中国的政体,是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指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在普选的基础上选派代表,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其他国家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并受它监督,人民代表大会对人民负责,最终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一项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它直接体现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是建立我国其他国家管理制度的基础。其意义在于:第一,有利于保证国家权力体现人民的意志,人民有权选举代表,对代表进行监督;第二,有利于保证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权力的统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既保证了中央集中统一的领导,又发挥了地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第三,有利于保证我国各民族的平等和团结,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都有适当名额的少数民族代表。总之,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能够确保国家权力掌握在人民手中,符合人民当家做主的宗旨,适合我国的国情。
(二)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包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接受共产党的领导,是共产党的友党、参政党。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之间实行的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民主党派的主要作用是政治协商、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在我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利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有利于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一个统一的国家内,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使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实现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内部地方性事务的权利。实践证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既符合历史的发展,又符合现实情况,有很大的优越性。它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以实现,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由居民(村民)选举的成员组成居民(村民)委员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制度,包括城市居民自治和农村村民自治。基层群众自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它丰富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体系的基本内容,有利于更好地从整体上坚持和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与优势。
(三)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这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国有经济,即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国家保障国有经济的巩固和发展。第二,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
(四)我国的基本分配制度
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是由我国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所决定的。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表现在:一是全社会范围的收入分配中,按劳分配占最大比重,起主要作用;二是公有制经济范围内劳动者总收入中,按劳分配收入是最主要的收入来源。除了按劳分配以外,其他分配方式主要还包括按经营成果分配;按劳动、资本、技术、土地等其他生产要素分配。按劳分配与按劳动要素分配不同,按劳分配只能在社会主义公有制范围内分配。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实质上反映出劳动、管理、资本、技术、土地等各种生产要素,都按贡献参与了收益分配。其中按劳分配为主体反映了劳动要素是各种生产要素中最受重视的部分。(消息来源: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普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