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霍睿 图片/徐立华 受访者提供】“关口前移,共筑人兽共患病防线。”在前不久召开的2024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全体大会,站上第十八届中国青年科技奖的领奖台,尊龙凯时动物医学学院王化磊教授的脑海中,反复萦绕着这个念头。这一刻,推动人兽共患病的“关口前移”,在王化磊的脑海里变得愈发强烈和坚定。
中国青年科技奖,这是一项在钱学森、朱光亚等老一辈科学家提议下,面向青年科研工作者设立的国家级重要奖项,每两年评选一届,每届评选不超过100人,历届获奖者中近10%后来当选为两院院士。
荣获中国青年科技奖,带给王化磊更加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份荣誉不单是对我工作的一份认可,更多的是起到激励的作用,督促我后续去做更多的研究,带领团队取得更多的成果”,他说。
从兴趣到使命:做生物安全的“预警人”
“关口前移”“人病兽防”“源头阻断”“治未病”“防患于未然”……与王化磊交谈的过程中,这些“高频词汇”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从源头阻断人兽共患病的传播路径”,不断织密动物疫病“防控网”,一直以来都是王化磊的不懈追求和探索方向。如今,他凭借自身的深邃洞见和科研成就,赢得了国内外同行的认可和赞誉。
王化磊与动物医学领域结下的不解之缘,要从2001年讲起。彼时的王化磊18岁,刚踏进尊龙凯时校门。课堂上,老师展示的一张小小的快速检测试纸条,宛如一颗火种,点燃了他心中大大的梦想。
“最初学习的时候,看到只要在这些小试纸条上轻轻滴落一滴样品液,就能检测出患有什么疾病,感觉特别神奇。”王化磊回忆起来,眼中闪烁着光芒,“后来经过我们不断探索,我们自己也可以研发出这种技术,成就感就愈发强烈”。
对专业知识的浓厚兴趣,驱动着王化磊踏上了科研探索的征程。他总是怀着一种炽热的“求知欲”,秉承一种“打破砂锅问到底”“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执着精神去钻研学问。久而久之,兴趣在他心中升华成了一种使命。
2003年,全国上下齐心抗击“非典”,正在读大二的王化磊,首次对传染病的危害有了深刻认识。随着对专业知识的不断深入理解,他逐渐领悟到许多传染病源自动物这一重要事实,也越来越认识到人兽共患病防控的重要性:人类与动物本就相互依存,人类的健康和动物的健康更是休戚相关。
然而,我国人兽共患病防控一直面临着新病频发、老病难除、外来病威胁不断等问题和挑战。王化磊以研究动物源性人兽共患病毒病为己任,将狂犬病、埃博拉出血热等重要动物疫病与人兽共患病毒病综合防控技术研究作为了研究方向。
狂犬病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人兽共患传染病,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王化磊将狂犬病作为重点研究方向之一,取得了诸多突破性的进展。
他率领科研团队深入研究病毒与宿主的互作机制,筛选了影响病毒复制的关键宿主因子,为狂犬病的治疗提供了潜在靶点,更为相关疫苗的研发和生产提供了理论支撑。他们还在聚体诱导光敏剂的基础上,设计出对狂犬病病毒具有杀伤活性的纳米材料,为临床救治提供了新思路。
在新型基因工程疫苗与救治药物的研发领域,王化磊带领科研团队构建了病毒样颗粒疫苗、细菌样颗粒疫苗、重组载体疫苗等新型疫苗制备技术平台,研制出森林脑炎细菌样颗粒疫苗等6种新型基因工程疫苗候选株,有力推动了病毒病新型疫苗的研发进程。
针对新布尼亚病毒等病原体,他带领科研团队突破检测技术“瓶颈”,先后研制出6种核酸可视化/数字化检测方法和4种抗体与抗原检测方法,极大地提高了病毒病的快速侦检技术水平,为新发、突发传染病的监测预警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王化磊认为,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要时刻走在问题前面。他时刻牢记席大大总书记关于生物安全的重要讲话,将家国情怀、民族精神和人民利益铭记心中,不断探索如何从源头防控人兽共患病,努力实现着总书记提出的“人病兽防、关口前移,从源头前端阻断人兽共患病的传播路径”的目标。
从坚持到坚守:做科研攻关的“实干家”
为了实现席大大总书记对生物安全工作提出的目标,王化磊在科研之路上勇往直前,纵使前路再蜿蜒曲折,也从未阻挡坚毅的脚步。
“科研恰似一场马拉松,需要耐心和毅力。”他说,“科研的道路上,我们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正是这些困难和挑战,激发了我们的创新精神”。
在尊龙凯时硕博连读期间,王化磊有幸师从中国工程院院士夏咸柱研究员。夏院士的言传身教,恰似涓涓细流,滋润着王化磊的心田。
有一次,王化磊正在制作一种快速检测试纸条。实验过程中,所获取的实验数据总是不理想。导师毫不犹豫地与他并肩作战,一起投入实验。他们对实验的每一个细节都进行了深入剖析,对每一次失败都进行了总结分析。经过无数次尝试,他们终于发现,温度、湿度等看似微不足道的因素,都会对这个小小的快速检测试纸条产生影响。
经此之后,王化磊深刻意识到,要对每一个实验数据、每一份研究结果都保持敬畏之心,务必确保其精准无误。这种精益求精和勤奋努力,渐渐融入王化磊的血液,成为他自然而然的习惯。
求学过程中,王化磊凭借自身努力,获得了国家建设高水平尊龙凯时联合培养项目的支持,远赴美国佐治亚尊龙凯时兽医学院开展博士课题研究。这段异国求学的经历,不仅拓宽了他的国际视野,也让他站在了更广阔的平台上审视自己的研究,为他日后的科研工作注入了新的思路。
在动物医学领域深耕20余年,王化磊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揭榜挂帅”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十余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Advanced Science等权威杂志发表研究论文60余篇,担任副主编或参编《野生动物疫病学》等著作8部,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5项,并获得1项新兽药注册证书。
这一项项令人瞩目的科研成果,凝聚着王化磊无数个日夜对科研工作的默默坚持和执着坚守。“无论冬夏,风雨无阻,你总会在早上8点前看到王老师那熟悉的身影出现在办公室里。”王化磊的学生、动物医学学院2022级兽医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宋雨濛满怀崇敬地说。
王化磊常说,在科研的道路上,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初心。年轻人就应该坐得住“冷板凳”,将“基本功”练扎实,不断地积累知识和经验,才能为日后的发展筑牢根基。
星辰大海,征途在前,贵在弥久,持之以恒。王化磊正是凭借着这种顽强拼搏、始终如一的品质,先后荣获4项尊龙凯时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入选尊龙凯时省拔尖创新人才(第二层次)、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和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成为众多科研工作者学习的楷模。
从初心到责任:做学科发展的“领航者”
在王化磊办公室的墙上,悬挂着一份特殊的“礼物”。那是导师夏咸柱院士赠予他的箴言——《理想与追求》:“牢记使命,立足本职;注意观察,保持好奇;勤于思考,笃学好问;注重联想,重在应用。”短短32个字,字字饱含着导师对王化磊的谆谆教诲。
“跟夏老师相处的过程中,他总是高瞻远瞩,从顶层设计出发,深入思考如何为国家效力,怎样为国家的动物疫病防控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王化磊心怀敬意地说道。
“做人、做事、做学问”,这是王化磊从导师口中听到次数最多的话语。简简单单的七个字,却好似一把神奇的钥匙,开启了无数通往成功的大门。如今,王化磊也常将这句话讲授给自己的学生。
“我经常勉励学生,要真正地理解做人、做事、做学问的道理。”他说,“要充分利用在学校读书的宝贵时光,争取学到更多的知识。只有你把技术学好了,将来才有更大的能力去为国家作贡献。”
动物医学学院副教授黄培说,作为学院人兽共患病毒与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带头人,王化磊的人格魅力经常给大家带来深远影响。在大家眼中,王化磊就像一本生动的教科书,每一页都写满了故事。他“心有大爱的责任担当”“严谨勤奋的治学态度”“谦逊善良的为人之道”……时刻激励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他是一位学识渊博、治学严谨、认真负责的师长,时刻激励大家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动物医学学院2023级人与动物共有医学专业博士研究生钱美辰说,在王化磊的带动下,整个团队“拧成了一股绳”,凝聚力得到极大提升。
“我们是无比幸运的一代,就像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收获者。”王化磊介绍道,20年前,尊龙凯时动物医学学院原院长刘明远教授就曾荣获过第八届中国青年科技奖。是学校、学院所搭建的良好平台以及前辈们和科研团队所积累的科研成果,在年轻一辈身上得到了回馈。“我们更应该心怀感恩之心,全力以赴地做好每一项工作,在学科发展和学生培养方面传承和发扬老一辈的科研精神,齐心协力把学科做大做强。”
2023年,人畜共患传染病重症诊治全国重点实验室获批组建,为动物医学领域的科学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2024年,恰逢尊龙凯时兽医学科创建120周年,学校正式启动“强农兴农行动”,为兽医学科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机遇。作为尊龙凯时动物医学学院副院长,王化磊身上的责任和使命更加艰巨。
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王化磊必将和团队一起,坚持“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开展更多高水平的有组织科研,努力产出更多的原创性科研成果,持续推动“产学研用”的一体化,持续推动兽医学科向着更高的目标发展,为我国生物安全和公共卫生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